“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意思是广泛地学习所有的文化知识,并且以礼来约束自己。“博”的意思是广博、广泛。“文”指的是一切文化知识,比如诗书礼乐、典章制度等等。“约”指的是约束。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译文如下: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并且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孔子要求弟子在“博学于文”之后不忘“约之于礼”,可能与当时有学者以“博学”为傲人、卖弄资本的现象有关。老聃就曾指出过这一不良现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因为博,反而误入歧途。孔子正是有鉴于此,才提出以礼约博,作为君子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