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发配边疆”是发配到哪里?犯人们去哪里做什么?

2022-03-12 09:09 历史百科 6607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很多人一定都在各种影视剧或者其他文学作品当中听到过这样一个词,“发配边疆”,有些是免了死罪之后的降刑,有些则是直接判了发配。边疆,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概一直都是一个苦寒之地

很多人一定都在各种影视剧或者其他文学作品当中听到过这样一个词,“发配边疆”,有些是免了死罪之后的降刑,有些则是直接判了发配。边疆,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概一直都是一个苦寒之地,生存困难,有一些原本是贵族的人,犯了罪被发配边疆,地位一落千丈不说,还要过着自己从来都没有过过的苦日子,能不能活着走到发配地都是一个问题。那么,那些发配边疆的人们,他们每天都是做什么呢?

古时候的“发配边疆”是发配到哪里?犯人们去哪里做什么?

首先,边疆在哪里?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历朝历代的边疆的范围都是不固定的,比如唐朝时期的南方大概就是现在的广东地区,北方就是渤海地区,而清朝时期,北方就到了现在东北的北边,西边就是蒙古国,南边能远道南海。所以,发配到哪里还要看是在什么朝代,如果地盘小一点,那么路上的时间也会少一点,但是如果地盘很大,自己光是走过去,有些可能就直接累死在路上了,还真的不如直接判死刑,死前还要遭受那么多折磨。

其次,他们到了边疆都会做些什么呢?当然不可能是让你去享福的,第一个也就是最初的目的,充军。这种刑罚在古代是轻于死刑而重于流刑的,流刑也是发配,只不过不是充军而是服劳役。充军其实也就类似于现代的劳改,只不过更严苛一些,是作为死刑的代用刑存在的,正所谓“刑莫惨于此”,很多犯人宁肯被判死刑,也不愿意遭受发配充军,由此可见这种刑罚看起来是给了你一条生路,实际上却比死还要不如。

古时候的“发配边疆”是发配到哪里?犯人们去哪里做什么?

发配的地区也不仅限于最边缘的地区,它分为四种,四千里称为极边、烟瘴,三千里称为边远,两千五百里称为边卫,一千里就是沿海附近,也会到这些地方进行开发,那么发配的犯人就成为了劳动力。其中“极边”一听就是那种最遥远的地方,一般都是最北端或者最南端,有的时候有些人也会被发配到海岛上面去。古时候的海岛可不像现在这样,一听就充满假日七夕,那个时候的海岛上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偏僻不说,四面都是水,到了海岛上,想要逃也逃不走,例如现在山东蓬莱的沙门岛,从五代时期就成为了重要的流放地。

还记得《水浒传》中出现的流放的情节吗,只能说他们运气还不错,要是真的被流放到了海岛上面,一百零八将都不够了。不过,也不是就没有人逃出来过,传说中的“八仙过海”,有一种起源认为就是北宋时期有八个犯人,从沙门岛游了几十里的水路逃了出来,之后就成为了八仙传说的来历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戍边的任务,毕竟一个犯人和一个士兵,一起来戍边,士兵当然成本比犯人要高,人家又没有犯错,该给的一个都不能少,而犯人就不一样了,还能活着就已经是恩典,他们也没办法去祈求什么。还有耕地,在边疆地区土地开发,很累,费时费力,如果将犯人派过去进行开发,他们就都是免费的劳动力,也就根本不需要考虑开销问题,再加上这样做能够获得的利润可比流放一个犯人要多得多,因此发配边疆的犯人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士兵来源。

古时候的“发配边疆”是发配到哪里?犯人们去哪里做什么?

当然,除了这些体力活苦力活,也有一些是比较轻松的文案工作,只不过这一项主要是针对发配过去的一些官员们设定的,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担任,所以更多的还是靠体力活才能做到的。

边疆路途遥远,有很多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当然也有很多坚持不下来的。有一部分是在半路上,每天每天担惊受怕,而且路途遥远。即便是有命活到走到了发配地也未必就能顺利活下来,毕竟后面多的是苦日子在等着呢。

当然了,流放也有很积极的人,就比如大文豪苏轼,他也去过海南,不仅没觉得苦,反而觉得有那么多好吃的。当然了,特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他被贬去海南,并不是充军发配,他还是去做官的的。

再比如柳宗元,他也是被贬过去了广西柳州,但是他们都去教化当地居民,尽管生活条件还是艰苦,但对他们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流放至少没有直接是死刑,听起来更人觉得仁慈一些。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