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宝剑为何能够削铁如泥

2022-06-08 12:43 历史百科 6528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  在历史上,著名的宝剑传说可谓是层出不穷,比如三国时期赵云用的青釭剑,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干将莫邪,如果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在这些著名武器的背后,似乎还是一个标配条件,那就是

  在历史上,著名的宝剑传说可谓是层出不穷,比如三国时期赵云用的青釭剑,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干将莫邪,如果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在这些著名武器的背后,似乎还是一个标配条件,那就是宝剑必须“削铁如泥”才行。

  这种小说的写法,自然有着夸大的成分,即便是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大家也并不能做出这么锋利的铁剑,更何况当时呢?不过古人这么说,肯定也有着自己的一份凭证,根据专家的分析,那些削铁如泥的宝剑,削的很有可能不是铁,而是其他的金属。

  古代的人,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很容易将各种金属混为一谈,清代的《说文解字》就指出,“金,五色金也。今声。凡金之属皆从金。”因此铁不单单泛指一种金属,也有可能包括其他的物品,比如说质地相对软的铜或者银。

  通常来说,钢铁的莫氏硬度为4-5,而银和铜的硬度只有2.5-3左右,过去鉴别银子的方法,有的直接用牙来咬,能够留下牙印,因此刀剑自然也就能够劈得开了。

  而《水浒传》里面,杨志东京街头卖刀,吹嘘自己宝刀砍铜剁铁,刀口不倦,牛二不信,将20枚铜钱摆在一起,随着杨志手起刀落,铜钱应声劈为两半,这件事情逻辑上是说得通的,而在1978年,我国工艺美术界全国性集会上,龙泉宝剑的制作艺人曾经当场演示,用一把龙泉宝剑将叠在一起的六个铜板劈成了两片,这也算是真正的削铁如泥了。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古代将铁按照含碳量的方式区分为三种,其中含碳量超过2%的铁叫做生铁,含碳量在0.05%到2%之间的,叫做钢,至于低于0.05%以下,就是被称为熟铁了。一般来说,含碳量越低,金属也就越难生锈,但是质地也会越来越软。

  而熟铁作为生铁精炼的产物,硬度并不高,而且可塑性和延展性比较好,容易锻造焊接。虽然生活中不太常见,举个简单的例子,实际上和过去的自来水铁管差不多,力气大的现代人,拿把菜刀用力也是能劈开的。因此“削铁如泥”可能指的是熟铁。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