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会自觉地把不主动联系与感情冷淡划上等号,怀疑自己是不是存在心理缺陷。其实,“不主动联系”和“感情冷淡”之间不能划等号,但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关联。“从不主动联系”和“不联系”有一定的差异,前者的表现形式是在关系中“主动”性不够,但还是会有联系,而后者是完全切断联系。
内倾水平较高的人,往往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所谓性格内向的人。这类人边界性比较强,喜欢独处,不会主动社交。对他们而言,社交是耗费精力的事,他们的很多情感是由内在主观因素所激发的,把自己的情感深藏于内心。他们表明上冷淡,但内心世界却很丰富,只是不太愿意与他人交流。
所以,他们会主动避免社会交流,把自己保护起来,避免感受到痛苦。这类人绝不是“情感冷淡”,相反,他们有敏锐的情感感触。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隐蔽:“情感冷淡”已经变成个体适应外界的固有防御机制,通过扭曲自己的感受,来达到内心的平衡状态。他们会把自己的情绪隔离起来,逼迫自己麻木,不去感受痛苦,也就导致不再主动联系他人。
不主动联系别人给一部分人带来了舒适,却给另外一部分人带来了痛苦和麻木。所以,“不主动联系别人”的感受最重要。
不主动联系别人,不能说是情感冷淡。人在交往过程中具有主观的自主选择性,想和谁保持联系,联系的频率、内容都由你自己做选择,没有人可以强迫你。你只要不脱离交往的轨迹,方向全凭你心情。具有主观选择性并不代表你会主动交际,很多人其实都是被动接受交际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显得不同,有些人喜好和他人建立热络亲密的关系,喜欢徜徉在被人情包围的心灵世界中;有些人则希望能享受私人的生活、拒绝他人的窥探,保持内心清静。
现实世界由不同个性的人组建,这才使人际丰富多元化。人们没必要在人情世故上保持高度一致,个性化时代,需要大家选择喜欢的生活,不必顾及别人的行事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