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存在一种重要的思想,便是“气运”,即气数与命运。其中命运往往针对个体生命而言,而气数则往往被用于解释王朝更替等事物,一旦尽了,事物便必然会死亡。
在古典小说中,经常可见“气数”一词。比如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第一回中,纣王到女娲宫进香,看到女娲娘娘塑像漂亮,于是在墙上留了首淫诗。女娲娘娘真身归宫,见题诗大怒,骂道:“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600余年,气数已尽。”那么,“气数”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从逻辑上看,气数似乎是一种常人看不出来的深层次的必然性。拿商纣王举例,商纣王之所以丧国,并非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必然。即商纣王即使并非昏庸残暴之君,而是一个有作为的明君,他仍然要亡国。
事实上,在我国古代,存在一种重要的思想,便是“气运”,即气数与命运。其中命运往往针对个体生命而言,而气数则往往被用于解释王朝更替,两者其实是一个原理。就气数而言,所谓“气”,就是万事万物变化运行的背后是无差别、无分别的基本物质。“气”运行的表现形式与结果就是“数”的演化与分布——形成世界的现实秩序。形象点说,原子是构成万物的物质性的基本微粒,而气则是构成万物的精神性的微粒。并且,气这种微粒随时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这种量变性的运动达到质变之后,便通过数表现出来。因此,气是内在原因,数是外在表现;气是量变,数是质变。气数便同时包含了事物的内在状态与外在表现。
而古人还认为,在气之下,有个更为深层次的“理”,所谓“理在气先”。古人以为是“理”在轨导着“气”的运行。而这个“理”,乃是一种先验的存在。因此,气数遂变成了事物发展之前预先设置的“天数”“定数”。事物的存在便必须在此“定数”之内,有固定数目的气数一旦尽了,事物便必然会死亡。而这种气数是否已尽世人并不能看出,但一旦这个事物眼看要灭亡了,人们便通过这个“气数原理”反推出该事物气数已经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