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当时拥有很多政权,弘光政权为何一年时间都撑不了

2022-06-10 09:48 历史百科 7683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  公元2644年,清军入关赶走了李自成,至此清朝最终代替了明朝入主中原。然而此时的清朝还不敢放松警惕,因为当年朱棣迁都北京,在南京留了一套灾备系统,所以此时的明朝还是有余力

  公元2644年,清军入关赶走了李自成,至此清朝最终代替了明朝入主中原。然而此时的清朝还不敢放松警惕,因为当年朱棣迁都北京,在南京留了一套灾备系统,所以此时的明朝还是有余力的,至少明朝当时在南方还有几十万大军。下面知识库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然而事实上,清朝真的是高看了这些人了,从1644年到康熙平台整整38年,南明当时拥有很多政权,然而大部分政权连一年时间都撑不了,尤其是弘光政权。

  当时弘光帝坐拥南方半壁江山,还有左良玉的八十万大军,外加上当时还有长江天堑作为屏障,然而天时、地利外加上人和都救不了弘光帝,仅仅1645年弘光政权灭亡了。

  要知道在南明诸政权之中,以弘光占地最广,拥兵最多,实力最强,而如此强大的政权仅仅一年便被清军击败,而清军打败弘光帝之后更是发动了令人震惊的“扬州十日”,那么弘光政权是因为什么而灭亡呢?

  其实很简单,一个是弘光帝荒唐透顶所以才导致弘光政权自取灭亡。

  如果提到明朝灭亡,我们第一印象就是“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党争,党争导致的后果就是本来可以定下的决策因为双方僵持不下,最后不了了之。

  虽然最终崇祯帝铲除了魏忠贤,可是这并不代表明朝党争就结束了,东林党内部还有几个不同的团体,所以这就导致崇祯当初在决策国家大事上总是被政局左右。

  而南明的那帮书呆子显然没有吸取教训,就比如弘光帝继位来说吧,当时崇祯帝的几个儿子都去向不明,唯有从旁系亲属之中寻找继承人。

image.png

  福王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从血缘上福王朱由崧是绝对最适合,然而南明的那群书呆子这时候又要“内讧”了。

  他们撇开祖制不谈,这个时候要主张立贤了,比如桂王、潞王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全部通通都摆上台面了,然而这些东林党根本不认识他们又怎么知道他们“贤”呢?

  最终马士英和江北四镇的军阀联合拥立了福王朱由崧,而这就导致后来的弘光帝不再信任东林党,而马士英也因为拥立和东林党分庭抗礼,最终南明又陷入内乱之中,当清军压境之时他们还在内讧,岂有不灭亡的道理?

  说实话虽然在拥立福王一事上,东林党棋差一招,而且由于和前代福王的矛盾也是他们不拥立朱由崧的一个理由。

  可是他们当初不拥立福王的理由也没有错,因为当时福王确实毛病不少,他的父亲就是朱常洵曾经离皇位就一步之遥,后来败给了朱常洛之后就到了洛阳。

  然而朱常洵在洛阳可谓是“洛阳一霸”,在当地欺压百姓可以说是无恶不作,甚至李自成攻洛阳之时明明家里有余粮却不肯救济明朝军队,最终自己被做成了“福禄宴”。

image.png

  而朱由崧可以说遗传他老爸这一点,当马士英拥立他继位之后他就把朝政交给了马士英,自己就每天寻花问柳在后宫之中醉生梦死,而这就加剧了东林党和马士英之间的争夺,所以这一点来说弘光帝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当时明朝在北方的军队差不多都被崇祯给败光了,而在南方却还有不少人马,这其中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北四镇”,他们分别是: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外加上左良玉的“八十万大军”以及郑芝龙等等,构成了当时的南明防线。

image.png

  然而这些人手上的军队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私兵,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经过像样训练的,平时叫他们维持治安可能都困难的,你叫他们去打仗,可能吗?

  当时江北四镇之中就分成了两派,高杰和黄得功属于抵抗派的,而刘泽清和刘良佐则后来投降了清军。可是面对清军,他们谁都不想先上,都想让对方先上,自己之后在收割果实最终不费吹灰之力。

  而就是他们这样拥兵自重畏缩不前的局面让清军找到了战纪,先是买通高杰手下暗杀了高杰,之后收服了刘泽清和刘良佐,最后才收拾黄得功。

  而当江北四镇被收拾了之后,弘光帝就真的没有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了,最终只能乖乖的看着政权的灭亡,而史可法本人虽然有气节,可是他能力实在太差了,扬州虽然号称攻了一个月,可是事实上清军发起攻击只有一天,而史可法连一天都守不住。

  所以弘光政权仅仅一年失败的原因与其说清军太强大,倒不如说弘光政权从上到下太过于荒唐以至于自取灭亡。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