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总会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主见,走别人走过的路,就像花盆边的毛毛虫一样,跟在同类的后面,结果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这种现象叫毛毛虫效应。
科学家通过研究,把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反应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科学家专门针对这种现象做了相关测试实验,探究毛毛虫的秘密。“毛毛虫效应”最初来自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离花盆不远的地方,还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一连走了大约七天七夜,最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后来,科学家便把这种喜欢跟着前者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为“跟随者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自然界中,在许多比毛毛虫更高级的生物身上,这一效应也发挥着作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鲦鱼。鲦鱼因为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群体中的强健者作为自然首领。科学家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它便失去了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是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并没有做出自己的判断。
简单来说,“毛毛虫效应”告诉我们,生物体有一个共同的奇怪的本性,就是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不仅适用于毛毛虫,在人类的思维、行动上也有所体现。很多人习惯于走传统安逸的老路,而不能及时地去调整自己的方向,最后只能原地踏步,无法有所长进。因此,一旦从众心理根深蒂固于人的心中,便会使人满足于现状,从而停滞不前。
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每一个人也需要主动走出自己的“毛毛虫怪圈”,不因循守旧,不盲目跟风,敢于创新,敢于摒弃。
声明:本篇经验系知识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