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门一词怎么来的

2022-08-12 18:23 科普达人 3983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民间有几个关于“走后门”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北宋年间哲宗死后,徽宗即位,宰相蔡京为打击旧党,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一次宴会上,艺人们借机演了这样一幕戏:一个大官处

民间有几个关于“走后门”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北宋年间哲宗死后,徽宗即位,宰相蔡京为打击旧党,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一次宴会上,艺人们借机演了这样一幕戏:一个大官处理公务时遇到哲宗时期的一千贯俸钱,这个大官说:“那就从后门搬进来吧!”这里明显含有讽刺蔡京的意思,“走后门”也因此而来。

“走后门”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意为请托办不正当的事情。但这种请托真要从“后门”进去吗?最早这个俗语又出自何处呢?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这个典故出自北宋年间。

这一熟语据说出自北宋年间。相传北宋徽宗继位后,以蔡京为相。蔡京上任后,拼命贬谪和排斥哲宗朝的旧吏,规定其子女不得为官和入京,甚至连其诗文也不准流传。蔡京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民间对此多有讥嘲。在一次朝廷宴会上,聪明的艺人们借机在筵间演出了这样一幕戏:一个大官据案中坐,传判各事。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可是由于其所持的戒牒是哲宗年间的,结果被判令还俗;一个道士遗失了度牒请求补发,但是由于他是哲宗年间出家的,故立即被剥下道袍,复为百姓。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问道:“今国库发下的俸钱一千贯,皆为旧时钱文,如何处置?”这个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但也有认为“走后门”一词来自隋代。据酒徒新书《家园》中描述:隋朝官府衙门都是坐北朝南。如果职位很高,可携带家眷上任,则妻儿老小通常都被安置在衙门后宅里。日常公务活动,客人走前门,只有私交甚好的朋友或者晚辈才从后门进入。后来贪腐之风渐盛,请托者为了掩人耳目,就从“后门”进入。“走后门”一词也由此而来。

还有人说“走后门”一词来源于宋朝的包拯,由于当时前门守卫森严,守门官吏经常索要贿赂。于是包拯想出一个办法:打开后门,让老百姓可以随意来告状。这里的“后门”为褒义,有“方便之门”的意思。由此可见,“走后门”一字意味着某种方便,最初可能不是贬义词。但由于很多交易都见不得光,经常通过“后门”来完成,久而久之就逐渐转化为一个贬义词,喻指利用不正当手段达到个人目的。

当然这些只是民间传说。不过,在南宋吉水人罗大经所撰的《鹤林玉露》一书中却有“留后门”一条。其文曰:“銮辂亲征,事大体重,固宜进退有据。若论兵法,则置之死地而后生矣,岂预留后门哉?留后门,则士不死战矣……今若直前,万一蹉跌,退将安托?要须留后门,则庶几进退有据。”从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书中所说的“留后门”是指“留退路”的意思。而在明人王一鹗的《总督四镇奏议十·举劾四镇将令疏》一文中亦有“开后门”一词:“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营造私开后门,物议沸腾。”这里的“开后门”是指在房屋的两侧或后面开一些小门,以方便人们出入。

“走后门”一词所概括的意思原本是由“走门”、“走门子”、“走门路”、“走便门”等词语来以表达的。但是由于“走后门”一词比“走门路”等词更富形象性,所以它一经出现,很快就成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后起之秀,在民间广为传播,并被人们频繁使用。

声明:本篇经验系知识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