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是商朝第十五代王太丁(文丁)帝的儿子,十六代王帝乙的亲弟弟。据《孟子杂记》载:“王子干,封于比,叫比干。”
比干是历史上有名的敢于进谏又不惜以死抗争的忠臣,也是商纣王的叔父。《尚书·微子篇》记载:帝乙在位时间很短,病重期间,曾宣比干、箕子等进宫商议继承王位之事。箕子劝帝乙立长子微子为王位继承人,比干却力荐次子帝辛(即后来的纣王)。因微子不是帝乙的正妻所生,所以比干不同意箕子的建议。最后,帝乙采纳比干的建议立辛为王位继承人。
帝乙死后,纣王即位,比干全力辅佐纣王治理国家。比干看到纣王荒于政事,就坦言直谏,并带纣王去太庙祭祀祖宗,给他讲历代先王创业之艰辛。纣王虽表面点头称是,但并不真正改过,而且更加荒淫暴虐。
比干冒着丧生灭族的危险,连续三天进宫向纣王进谏,指责纣王杀皇后、杀大臣、谪太子的过错,斥责他的暴政。比干道:“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不怕丢失了天下吗?我今日进谏,正是大义所在!”纣王勃然大怒,决定要拔掉比干这颗眼中钉,于是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说罢,命人剖开比干的肚子取出心肝,并向全国下令说:“少师比干妖言惑众,赐死摘其心。”公元前1029年夏四月初四,比干被纣王杀害于朝歌摘星台。
比干死后,葬于朝歌城南三十五里之王畿上。比干墓在今卫辉市城北顿坊店乡。该村也因存有比干庙而命名为比干庙村。周武王灭商后,认为比干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臣,就在比干葬地汲县为比干封了墓,《尚书·武成篇》中曾记载“武王克殷、封比干墓”,对这一历史事实进行了真实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