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9岁时,母亲未经他首肯,就定下了他与张琼华的婚姻。郭沫若默许了。来说亲的远房叔母在他家人的印象中说话很有信用。
她说,那女子人品好,在读书,又是天足。这位远房叔母还了解郭沫若的心思,说这张家姑娘绝不会弱于郭家任何一位姑嫂。出于对母亲的体谅,他同意了这门亲事。但结果是,新娘一下轿:竟是三寸金莲!“啊,糟糕!”他心里一惊;待掀开盖头一看,没有看见什么,只看见“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正对着他。
他二话没说返身走出了洞房,他感觉受到了莫大的欺骗。母亲苦苦劝慰,甚至责备他不孝。事已至此,他不得不妥协了。他说自己是在家里的逼迫下失去了“童贞”。从此悲苦不堪。
郭沫若到日本与安娜同居后,曾几次写信想和张琼华解除婚姻关系,都招来父母的指责。郭沫若怕伤父母的心,也担心张琼华想不开自杀,所以不得不打消离婚的念头。
对于这一切,张琼华恐怕是不知道的。她常去“求菩萨保佑我夫平安无事”,每天都要把结婚时的家具擦拭一遍,这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她以这种方式盼望着。
终于在1939年3月,郭沫若父亲病重时,等来了郭沫若返乡省亲。郭沫若听了母亲的遗言,又听家人叙说多年来张琼华如何侍奉他的父母,便对她行了三个长揖到地的大礼。
张琼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此她便作为有名无实的郭沫若的原配妻子,恪守妇道,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活寡,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1916年6月,郭沫若住在东京的一个朋友患肺病去世,去医院的时候认识了日本女护士佐藤富子。富子身材高挑,在周围矮小的日本女性中亭亭玉立,使郭沫若一见钟情。
在郭沫若的爱情攻势下,富于也动了心,她体态丰润,皮肤白嫩,圆端端的脸庞上闪耀着一双灵活的眼睛,这就是佐藤富子,是年22岁。佐藤富子最终答应了郭沫若的要求。不久,两人同居。他们住在冈山市内一个偏僻的小巷里。
正是佐藤富子给了郭沫若一段新的生命,他给她取了个圣洁的名字:安娜。郭沫若和安娜的结合,没有得到双方家庭的认可。佐藤家是严格的基督教徒,安娜因此受到了“破门”的处分,郭沫若自己也面临着两难处境。考虑再三,最后他决定永远和家庭疏远。直到安娜生了长子以后,郭沫若的父母才宽恕了郭沫若,并承认了安娜的存在。
1937年,郭沫若“抛妇别雏”回国,1947年,《改造日报》记者陆立之到东京采访安娜时,眼前的惨状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家里没有任何家具,一家六口(安娜和她与郭沫若的五个孩子)仅靠一点点山芋充饥。
1948年,安娜到中国寻找郭沫若,而此时的郭沫若,早已经和于立群结婚。1949年,安娜加入中国国籍,1994年8月,在上海病逝,享年101岁。
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便通过介绍与小他24岁的于立群相识了。在港期间,郭沫若和于立群由相敬而相爱。
于立群喜爱书法,能悬肘写一手黑顿顿的正宗大颜字。住在新亚酒楼里,她整天只是不声不响地读书写字,看着她安静的样子,惹得擅长书法的郭沫若兴味盎然,自然地充当起老师,陪着她一连写了几天大颜字。笔能达意,墨能通情。
郭沫若和于立群跨过了年龄和经历的差距,两个人的感情像墨汁一样浓得化不开了。于立群日后成为郭沫若的第三位妻子。
对郭沫若在1949年之后的表现,人们多激烈的批判,间或有些惋惜。从性格上而言,郭沫若诗人气质浓,内心的冲动过于强烈,需要在精神上找到归宿,最终,郭沫若,怀着善良的愿望,最终走上了逢场作戏的道路,更要命的是,对这个转变,他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