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的时候,是有先后两次震动的,两次震动震感不同:
1、第一次震动,也就是先到的震波,是纵波。是上下震动的,理论上讲低层震感会强一点点。
2、第二次震动,后到的震波,是横波。是左右晃动的,理论上高层的震感更强。
发生地震“低楼层”安全还是“高楼层”安全?
自唐山大地震以后,国家建设部门就对包括民用建筑在内的所有楼房规定了抗震等级不得低于8级。这里的等级是指烈度,而不是震级。不管是发生几级地震,有可能地震级数大,但地震烈度小,其危害就不大,反之危害就大。
一般情况下,无论地震烈度级数大小,危害性都是“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换句话说,也就是说越往上,越靠外墙,受地震危害也就越大。这是由地震过程所决定的:一是“鞭稍效应”,上部的建筑物对地震感觉最明显,是最先受到破坏的部位。二是“鞭端效应”,就如旋转木马一样,越靠外面所产生的惯性越大,所以,越靠近建筑物外墙,受损害也就越大。
从这个角度看,地震时,越是往上,越靠外墙,那么,地震所产生的位移就越大。不过,在实际过程中,“位移大”只是一种现象,高层楼房受到地震作用后,最大剪力、最大弯矩都产生在底层。就实际破坏性来讲,大多数高楼受到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在底层。
一般说来,如果一栋高15层的住宅遇到8级地震,大楼危险顺序是1-15层从高到低分布,即1楼危险性最大,15层危险性最小,如果还有-1和-2层,那么这两个楼层危险性还应排在15层之后。当然,如果遇到10级地震,已经超出我们的建筑抗震设计最高上限,那么结果显然是“天翻地覆”,大楼必倒无疑。那么,此时只有跑得最快的最安全,从时间上来讲,只有一楼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