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发明于甘肃省武威城北的雷台汉墓,是海内考古事情中一次较为主要的发明。墓中出土遗物浩繁,铜器多达171件,包罗今后被定为旅游标记的铜奔马正在内的99件铜车马是该墓最主要的发明。墓葬的时期被推定为东汉晚期(186-219年),为一张姓将军伉俪合葬墓。除年夜量铜器外,墓中出有铁镜1枚,未见铜镜。那枚铁镜后背有精彩的金错纹饰,建造工艺高深,纹饰精彩,屡有文章说起。那里对那件铁镜做一些研讨考据。
铁镜圆形,镜体扁平。曲径21厘米。半圆形钮,因锈蚀,钮圆而不法则。出土时正在镜的正、背两面发明有残余的丝织物陈迹,应是镜囊残留。铁镜镜体锈蚀严峻,一部门镜体因侵蚀体脱落而致使纹饰缺掉,同时还存正在着部分锈体层状收缩而将纹饰笼盖。经 X光透视后,发明此镜背部通体错以华丽的错金纹饰,全部纹饰以剪纸状对称散布,疏密适宜。镜的中间是一个崛起的半圆形镜钮,四周错有一圈持续锯齿纹,钮座周围以微弧状方形纹做饰,弧方形纹四角各向内涵伸有四片较年夜的、内部填以多组变异云纹的柿蒂形叶饰,其叶尖端连绵伸至镜缘,使全部镜背平均的分红四区。每区内各有两只呈对称状展翅欲飞的凤鸟,凤鸟高冠喙吻相对。正在相对的凤鸟高冠中各有1字,为汉朝常见的“长宜子孙”四字。镜的外缘饰有联贯的十六个外向连弧纹,连弧丰满,内部满饰烦琐灵动的变异云纹。
错金,是一种有着极好装潢结果的工艺,其充实操纵了金属本身的分歧光彩来到达装潢的目标。方式是正在做范时,先是正在器物的胎壁上铸出或錾刻纹饰凹槽,然后正在凹槽内填进金丝,使二者连系安稳,再用错石将器物概况加以错磨,使之滑腻平整,如许华丽的纹样就闪现出来。雷台汉墓出土的那枚铁镜虽锈蚀严峻,但经由过程 X光透视,使我们得以清楚地窥见铁镜上原饰有的烦琐而精彩的错金斑纹。此中部门错金斑纹虽细如毫发,但正在 X光下仍清楚可辨,充实反应了汉朝纯熟而高深的错金身手。
铁镜的形造、纹饰年夜多仿照铜镜。陈炳应师长教师颠末研讨后以为雷台汉墓出土的那枚铁镜应命名“变形四叶八凤连弧云纹镜”,并指出此铁镜应属于铜镜专著中所说“变形四叶纹镜”或“变异柿蒂八凤镜”、“凤纹镜”之类镜种。四叶八凤镜,首要风行于东汉晚期桓帝献帝期间,至魏晋南北朝持续风行。正在青海的上孙家寨汉晋墓葬和鄂城六朝墓中近似镜种都有出土。
做为我国现代仅次于铜镜的第二年夜镜种,铁镜是铜镜的派生物和辅用品。约正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铁镜起头呈现。汉末、曹魏期间铁镜进一步风行,至唐朝仍有铁镜锻造,以后逐步消逝。徐苹芳师长教师以为东汉前期铁镜的风行首要与那时北方地域铜料缺少有关。而从雷台汉墓中年夜量青铜器的出土来看,彼时武威铜料其实不匮乏,但是此墓却未以铜镜随葬,那是雷台汉墓随葬器研讨中一个值得存眷的题目。
据不完整统计,今朝海内正在墓葬或遗址中共发明铁镜140余枚。那些出土铁镜的墓葬多为砖室墓或石室墓,墓葬的规格较高,墓主中还不乏天子、贵爵、三公、太守、将军等高官和世家年夜族。从铁镜的出土环境看,那些铁镜出土的位置,多正在墓主头部四周。铁镜普通有漆盒拆盛,或有丝织物包裹,或有粉盒相配,显得非常讲求,申明了铁镜正在那时社会糊口中是比力贵重的。穷户墓葬出土铁镜的仅见于洛阳。但是,洛阳涧西70多座小型墓也唯一一墓出土铁镜,足见其少少正在穷户阶级风行。那些有关铁镜出土的墓葬材料申明了正在那时铁镜能够比铜镜正在上层社会更具有其存正在的代价,铁镜的风行阶级当首要为中上层社会而非穷户阶级。
另据《承平御览》引魏武帝《上杂物疏》曰:“御物有尺二寸金错镜一枚,皇太子杂纯银错七寸铁镜四枚,朱紫大公主九寸铁镜四十枚。”《上杂物疏》中提到曹操供献给天子的铁镜中就有金错铁镜,别的给皇太子供献的是杂纯银错铁镜,而给朱紫大公主的铁镜上已不见错金银的工艺,那多是品级的题目。那条则献记录加倍申明了铁镜正在那时应比铜镜珍贵,是上层社会利用的糊口用品,特别是这类错金的铁镜更是只要少数皇族与豪族才可使用的的豪侈品。
错金铁镜正在海内出土数目未几。除汗青博物馆馆躲一枚外,仅正在河北定县43号墓,河南南阳东郊市第二化工场东汉墓、河北涿州上念村古墓、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墓等墓中出土。上述四墓中,涿州上念村墓的墓主猜测为一贵族或高官。南阳第二化工场东汉墓墓主虽已不成考,但从那些已知的出土错金铁镜的墓葬仆人来看此墓主身份也不会低。定县43号墓的墓主猜测能够为东汉中山穆王(141-174年正在位)。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铁镜曲径达27厘米,是那几枚已知错金铁镜中最年夜的一枚。墓主冯素弗是十六国期间北燕天王冯跋的弟弟,曾官至车骑年夜将军、年夜司马、封辽西公,是北燕期间很是显赫的人物。
雷台汉墓出土的那枚错金铁镜详细的锻造地与来历已不成考,但从以上墓葬考古材料与文献记录来看,此墓之以是以错金铁镜随葬,就正在于比起铜镜,这类错金的铁镜正在那时能够加倍贵重,是一种身份的意味。那枚错金铁镜因其精彩尽伦的错金装潢、又兼是汉末贵族豪华糊口的代表而倍受那位张姓将军的珍重,甚至身后随葬于墓中。
河西地域已挖掘的汉晋墓葬中,今朝仅出土铁镜10枚。除雷台汉墓外,别的8座墓葬别离为武威开国街东汉墓,武威南滩一号魏晋墓、嘉峪关新城1号、13号魏晋墓,嘉峪关不雅蒲 M10西晋墓、酒泉丁家闸1号、5号十六国墓、敦煌佛爷庙湾五凉1号墓和佛爷庙湾37号西晋墓。
那些出土铁镜的墓葬,也全数为砖室墓。猜测那些墓葬的仆人应是汉晋十六国期间糊口于河西的豪族或处所仕宦。此中,有两座十六国墓葬较为主要,墓主身份可考。一座是酒泉丁家闸1号墓。另外一座是丁家闸5号墓。丁家闸1号墓出土铁镜1件,已残,详细环境不明。据墓中出土的“镇军梁府君之墓表”砖墓表首,猜测墓主能够为河西五凉之一的镇军将军。丁家闸 5号墓中出土铁镜2件,1件曲径10.0厘米,另外一件曲径13.0厘米。两镜后背均有钮,概况已锈蚀,经 X线透视,证明均为素面无纹饰,镜上有织物,似为镜囊残片。墓主猜测为贵爵或三公。
出土的10枚铁镜中,有4枚因锈蚀严峻,环境不明。其他6枚铁镜中最小的是佛爷庙湾五凉 M1墓中出土的铁镜,曲径8厘米。雷台汉墓出土的铁镜是此中最年夜的一枚,曲径21厘米,也是独一一枚采取了错金工艺的。那枚铁镜的出土,是东汉今后武威经济文明繁华成长的一个缩影,究竟结果社会的安宁、经济文明的发财才使厚葬成为能够。
从出土环境看,海内铁镜存世数目远远底于铜镜,究其缘由,正在于其轻易生锈,那是它存世较少的缘由。而雷台汉墓出土的那枚铁镜虽经千年冗长光阴,可以或许根基完全地保留下来,就显得弥足贵重。它的出土,使我们得以正在一千多年后,领会到东汉前期高深的造镜及错金工艺程度。不难设想,若非锈蚀,这类颠末特种“百炼”工艺磨炼而成的优良铁镜,其概况采取烦琐的错金工艺装潢后,玄色的镜体,金色的纹饰,连系绮丽的色采相映成辉,该是何等的华丽都丽,而那一点也尽非是铜镜能够媲美的。
武威市雷台华文化博物馆:王丽霞
王丽霞,1972年生,甘肃武威人。武威雷台华文化博物馆文博助理馆员,努力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文物研讨多年,出格对雷台汉墓汗青文明有着深切研讨,有研讨著做《武威雷台墓及其研讨》出书。前后有《武威雷台与前凉灵钧台考辩》《西夏碑最后发明地考据研讨》等多篇学术论文散见于海内相干专业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