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的师傅叫师公,“师傅”一词,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在《榖梁传》昭公十九年中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这句话中师傅说的就是老师的意思。
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这时的“师傅”,总是和“宫廷”、“储君”、“太子”等字眼联系在一起。显然是因为“师傅”的地位太尊、声望太高,所谓的“身为师傅,贵极人臣”,这一称呼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
直到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称呼为师傅。在清代中后期以后,师傅就多用来称呼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到二十世纪60年代,按照工人们在工厂互称“师傅”的习惯,可以称呼任何一个成年人或者是年长的人为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