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牌楼东》主要讲述清末贝勒爷哈岚的一生。哈岚性格散漫、胆小,但又不失纯真和善良。可能有观众会觉得哈岚脸看上去有一种“傻相”,但这其实才最接近真实的历史。那哈岚是否有原型人物存在呢?下面就和大家讲讲这个问题。哈岚出生时,距离清朝灭亡已经不远了,他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剧中的故事设定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这个切入点也很少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看看。
1、哈岚历史原型
据悉,《东四牌楼东》是原创剧本,剧中角色多为虚构,男主哈岚贝勒爷并没有具体的历史原型。
剧中,哈岚出生于清末民初,是清王朝最后的贝勒。他喜欢玩,喜欢美食,曾经进宫当伴读。皇宫的解神厨和哈岚是忘年交,两人性情相投。汪太监以及他的义子偷藏国宝,被解神厨阻止,解神厨因此而死。国宝的下落在哪里,解神厨只告诉过哈岚一个人。从此,守护国宝成为哈岚的责任。即使反派多方逼迫,他也绝对不妥协。新中国成立后,这批国宝被哈岚无偿献给国家。
哈岚的设定是一名没落皇族,他喜好美食,和解神厨是忘年交。临死前,解神厨将保护国宝的重任交给哈岚,使得哈岚迅速成长起来。无论那些贪婪的权贵怎么逼迫,哈岚都不肯说出国宝的行踪。
经历两年的打磨,《东四牌楼东》的剧本终于成型。筹拍期间,导演郭宝昌精益求精,亲自根据史料修改剧本,完善每一处细节。《东四牌楼东》融入了郭宝昌最擅长的京剧元素,年代感很足。看这部剧,观众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作为一名资深艺术工作者,郭宝昌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他曾经说过:“现在市场上烂戏拍的很多,我也不知道他们花那个钱在干什么?究其原因就是主创团队缺乏要做好剧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对口型是省钱、省事,但你出来的东西,观众能感受到,好就是好,差就是差,揉不得一点沙子。”
2、哈岚人物特点
在《东四牌楼东》中,或许还有观众“误解”富大龙扮演的贝勒,竟和傻子一样。它也是年轻观众审美上的障碍。怎样一个好端端的贝勒爷,活着就让富大龙演个傻瓜?这个,一点也不奇怪。清末贝勒家,多以此为形像,并以此为“风流”的重要标尺。外加清代的皇亲国戚,大多数近亲通婚,生儿育女智力低下,也是必然的。
在这种认知层次上,相反,富大龙把贝勒推到一个傻子的序列里去,这是正确的,甚至接近于真实。我们甚至可以从这个贝勒身上看到贾宝玉的影子。然而,在接下来的剧情中,这个蜜罐里的贝勒,却开始了朝不保夕,面临着生存问题。一时之间,这位爷变硬了,变软变傻了。那是人物塑造的必然结果。
在《东四牌楼东面》中,桥段俯仰皆有。例如皇帝和贝勒在宫廷里玩棒球,那是非常传神的。乃至于皇帝骑着车到后厨指挥烹调的桥段,都是极具生活气息的。对熟悉了皇帝面目的年轻观众来说,这些内容也是一种审美障碍。然而,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把贝勒、皇帝等,都放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处理这些人物,而不是把他们脸谱化,是很正确的。
因此说,这部剧的每一个小桥段,单独拿出来,都很有味道。观众可能觉得,部分桥段的表演有些过头了。其实,《东四牌楼东》就是追求这种戏剧性的味道,就是要让很多桥段表演稍显过火才行。特别是人物本身的那种拿腔作势,恰到好处地贴合了晚清民初的遗风。
3、《东四牌楼东面》看点
“东四牌楼”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小则精细,而大则缺乏新意。该剧应该是男主角贝勒的“成长历史”,对于这个“历史成长史”的连贯叙述,贝勒写了几本关于共同保护皇室的书籍。剧情内容上,《东四牌楼东》重角色,轻故事。
就像《老酒馆》一样,它也是一个典型的以人物为中心,故事为主线的作品。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作品,演的都是角色的日常琐碎生活,没有一个能勾起观众的故事主线。这一典型的、老式的编剧创作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当下的年轻观众。老编当然是个“老编”了,对于这种重在人物塑造的作品,并不陌生,甚至还有一种审美爱好。
对年轻观众来说,剧中的“小故事”可能是大家负面差评的主要原因。而且在角色塑造上,该剧在许多细节桥段的处理上都很精准,甚至还有不少神来之笔。例如,男主角想要出去,但丫环不允许。双方争辩,贴身的丫环拿自己可能挨打为借口,阻止了贝勒。这个贝勒居然说,我要跪你一跪。接着,又是这个贝勒给丫环磕头等等。这个桥段很成功地塑造了人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