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中,岳飞的死一直都是很冤的,岳飞作为南宋时期抗金大将,最终却被自己的皇帝所杀,不得不说很多人还是觉得很寒心的。岳飞被杀之后,虽然最终得到了平反,但是那时候岳飞已经死了很多年了,平反对于他而言,只是恢复名誉而已,却不能恢复生命和理想了。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宋朝时期另一位大将,狄青。狄青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将,是北宋时期的人物,比岳飞还是要早一些,然而狄青也是战功赫赫的大将,最终却也是被冤死了,而且比岳飞还要更冤,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狄青到底是怎么死的,他又是被谁冤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狄青是个怎样的人
南宋时期,在那座荒草凄凄的风波亭上,一个震惊世人的巨大阴谋应运而生,一代保家卫国的抗金名将岳飞,死于心怀叵测的皇帝和奸臣们共同构陷的罪名“莫须有”之下,成为历史上的千古奇冤。然而宋史上,却还有一个人,也是一代名将,其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同样也是死于“莫须有”罪名之下,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比岳飞死得更冤更惨,这个人就是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北宋名将。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狄青出身贫寒,从小就胸怀大志,十六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狄青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2.狄青的战绩
康定元年(1040年),经尹洙的推荐,狄青得到了陕西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遂发愤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由于狄青勇猛善战,屡建奇功,所以升迁很快,几年之间,历官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皇祐四年(1052年)六月,推枢密副使。
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外一带骚动不安。杨畋等安抚使负责处理平定蛮人叛乱,但宋军长久没有成绩。又命孙沔、余靖为安抚使,率官军讨伐叛贼,但宋仁宗仍放心不下。狄青打报告请战,第二天入见宋仁宗时,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得数百个蕃落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宋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并在垂拱殿设酒为他送行。当时侬智高回师重新占据邕州,狄青联合孙沔、余靖的部队进驻宾州。
在此之前,蒋偕、张忠都因轻敌而战败阵亡,官军声威大衰。狄青命令各将不得妄自与叛军接战,而听从他的统一指挥。广西钤辖陈曙趁狄青还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军,溃败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人都逃遁了。狄青说:“号令不一,是部队失败的原因。”早晨集合各将领到堂上,逮捕了陈曙,并召来袁用等三十人,依战败逃跑罪,推出军门斩首。孙沔、余靖相视惊愕,而众将领则吓得两腿颤栗。
后来军队停止前进,休整十天。侦察的人回报,以为宋军不会很快进击。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军队人马,一昼夜就过了昆仑关,从归仁铺出来布阵。叛军失去了险要阵地后,都出来迎战。前锋孙节与叛贼在山下搏斗而死,叛军士气极高,孙沔等人吓得脸色都变了。狄青手举白旗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冲出,出于叛军意料之外。大败叛军,追击了五十里,斩了数千首级,侬智高同党黄师宓、侬建中、侬智中以及伪官僚吏属被杀死者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贼五百多人,侬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逃走。黎明时,狄青严管着部队开进了邕州城,缴获金银玉帛数以万计,杂畜数千,又招集曾被叛军俘虏胁迫的老壮年人七千二百人,慰抚之后释放、遣散。将黄师宓等人的头挂在邕州城下示众,又敛集叛军尸体在城北角建筑京观。
狄青征讨侬智高之战,还曾留下过一段经典故事。史传狄青受命出师,由于前将领数次征讨失败,士气低落,为振奋士气,狄青因南方崇拜鬼神之俗,遂心生一计:当兵临城下,先拜神祈佑,而后出一百制钱,口中念道:“此次用兵胜负难以预料,若能制敌,请神灵使钱面全都朝上!”左右官员对此感到茫然,担心弄巧成拙,皆劝狄青慎为之。而狄青不加理睬,于全军睽睽之下,挥手撒钱。军士凑近一看,百钱全部朝上。官兵见神灵护佑,雀跃欢呼,声震林野,士气大振。狄青当即命左右侍从,以一百根铁钉钉制钱于地,蒙以青布后曰:“待胜利归来,再收回制钱。”于是率官兵南进,越过昆仑关,于归仁铺与侬智高决战。结果大败侬军,“追赶五十里,斩首数千级”,俘侬智高主将57人。侬智高遁往云南大理。狄青平定邕州,胜师北还,即如约到掷钱处取制钱。僚属们将钱起出一看,原来此一百制钱两面皆为钱面也!众人始悟矣。狄青巧计激士典故,后来被《三十六计》收入卷中,作为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之战例。
狄青由士兵而为大将军,由布衣而为宰相,然其脸上犹存当士兵时的刺青(宋律,狄青以代兄受过入伍服役,刺面为记,是为面涅)。宋史载: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大意为宋仁宗曾命狄青敷药除掉黑疤,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3.狄青为何被冤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舍身忘尊(严)的忠臣,几乎就在狄青被任命为“国防部长”的同时,却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和联合抵制。其中不乏对他赏识有加的韩琦,以及名望如日中天的欧阳修和文彦博等人。虽然宋仁宗坚持己见,仍然诏令狄青就任枢密使重位,但从此朝中上下开始无休无止地攻击和指责狄青。史载,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住在大殿上),人情颇疑,乃出青判陈州。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以褒奖之!
史言北宋少将,南宋缺相。在北宋朝能担当起一代名将的只有狄青一人。而狄青更是两宋史上第一个被以“莫须有”罪名冤屈致死的武将。且狄青是中国法制史上最有名的疑罪坐实案例,是古代帝王权术中“宁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人”的生动写照。而且狄青之死,更死于名臣如欧阳修、文彦博之手,且死于一代仁君宋仁宗之朝,在此意义上,狄青死得更冤,死得更加百口莫辩。
史载狄青尤喜推功于将佐,从不居功自持。然如此仁勇之大将,以士兵得为元帅,以布衣得为重臣,于重文轻武之宋朝,终以战功之高而见疑于朝廷,遂加罪于无名,致良将抑郁而终,其宋廷之悲哀,亦华夏之惨痛,后宋之有靖康之耻,实自狄青之悲遇肇始矣!狄青于宋廷之悲惨遭遇,实有三层深刻原因:
其一,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在文官集团中处弱势地位。宋朝做官讲究出身,尤其讲究进士及第,一等为进士出身,二等同进士出身,三等为赐进士出身,由于狄青出身行伍,显然是一个异数。狄青虽受范仲淹教诲,读过一些书,但与那些根正苗红的朝廷大员相比还是非常微末。当狄青因宋仁宗赏识而被破格提拔后,因平步青云升迁速度过快而被文官集团所忌恨,甚至为曾经是自己上级的韩琦所嫉妒,文官们不敢对仁宗破坏官场潜规则的方式表示反对,于是狄青就成为了众人必欲除之的替罪羊。
其二,狄青出身寒微,因脸上黥字而被文人士大夫瞧不起。比如他在任枢密副使时,迎接他的人就因为狄青迟迟不到,而忿忿不休地骂他“迎一赤佬(丘八的口语),还屡日不来”。狄青过去的顶头上司韩琦的歌伎当着狄青的面劝酒,都敢毫不客气地说“斑儿请你喝一杯”。加之狄青出身戎伍,不知“功成身退”之道理,官居国防部长后在家祭祀祖先,竟然在烧纸钱时致弥天火起,使本来就见疑于狄青的大臣们有了群起而攻之的口实。
其三,狄青的悲惨遭遇,还在于有宋过度抑制武人的国家制度。因为宋太祖以武人发动“陈桥兵变”而夺得天下,所以武将始终不能掌控军权。在狄青之前,还没有哪个纯粹的武将能够出任枢密使这一重要职位,是以一代名臣文彦博说狄青军权在手,“朝廷疑耳”。这是典型的“莫须有”罪名,仁宗辩解,狄青是忠臣。而文彦博却居心叵测地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乎?”这句话的杀伤力之大,足以让宋仁宗百口莫辩,也注定了狄青的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