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东吴,从无到有,再到后来的发展延续,其中最出名的可能就是最开始的父子三人,孙坚和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而他们是主君,跟随他们的同样也有一些老臣,张昭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孙策临终之前任命的托孤大臣,将年纪尚小的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辅佐孙权尽心竭力,然后在后来,孙权竟然要烧了张昭的家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孙策托孤之时,曾经嘱咐张昭:“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是不是觉得前半句话很眼熟?没错,这句话和后来和刘备托孤诸葛亮的时候,意思是差不多的,然而孙策这句话在前,刘备在后,刘备也算是“剽窃”了一回遗言。
单单是这一句话,就能够看得出,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张昭素有才华,就连狂士祢衡,就是那个《三国演义》中敢在曹操面前不穿上衣,击鼓之后骂曹操的人,他对于张昭的才学都是十分欣赏的。这样的狂傲之人,能够让他敬佩,必然是真才实学绝对不掺假,而且远胜于他的。
至于孙权为什么要烧了张昭的家门,那是232年,公孙渊反魏,向吴称臣,并且要求里应外合打击曹魏。孙权答应了,但是张昭一直劝他,公孙渊此举意图不单纯,万一他中途改变主意,不仅东吴的使者回不来,天下还会耻笑。孙权一直都想进攻曹丕,张昭的话他听不进去,甚至抓着刀对张昭怒视。
张昭只说,自己知道话不中听,但是又怎能忘记太后临终的嘱托?孙权和张昭两人想起过往,不由得一同哭起来。然而孙权后来还是派了使者,张昭知道后干脆不上朝,待在家里,孙权命人从外面把大门用土封住,告诉他你不要再出门了,张昭也从里面用土封住,告诉孙权我也不打算出门了。君臣二人的对峙,一直到他派出去的使者被杀之后,才终于有了转机。
孙权后悔了,想要让张昭出来,但是张昭不肯,孙权身为主君,脸面还是要的,于是放火烧张昭的家门,想要这样逼他出来,结果张昭理都不理,孙权觉得没意思,又让人把火扑灭了,自己站在他家门口,后来还是张昭的儿子看不下去,把张昭搀扶出来,这两人才终于算是和解了。
由此可见,张昭此人,对于东吴、孙权必然是忠心不二的,小编由此想到了介子推,他甘愿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后来却一点也不贪恋赏赐,重耳也用放火的办法想逼他出来,但是他们比较悲剧,介子推被烧死,但张昭没有,命不该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