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咀嚼(一口嚼20~30次)。吃饭时多咀嚼,可以使记忆中枢——海马体的血流量增加。之前日本也有研究发现,咀嚼不足有损大脑记忆功能。另外,用一定的节奏咀嚼,还可以促进血清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愉悦。习惯吃饭快的人,建议常吃白萝卜、牛蒡、鱿鱼等“有嚼劲”的食物,或者把食材切成大块,不要把饭做得太软。
2、坐时挺直背。现代人经常看手机、电脑,很多人会不自觉地驼背。挺直背工作、学习,不仅能让压力激素少分泌25%,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代谢。
3、每天冥想5分钟。神经科学家发现,每天冥想能提高注意力,让精神更集中,提高自己压力管理、抑制冲动的能力。推荐养成睡觉前冥想5分钟的习惯。
4、学会解压。压力积攒太多而不释放,会让人抑郁,导致海马体萎缩。做运动、唱卡拉OK、看电影、和朋友聚聚……每个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法。
5、运动。健步走、慢跑等有一定节奏的运动会刺激血清素的分泌,让人感到幸福,这需要每次坚持20分钟以上。如果能坚持3个月以上,人更容易分泌血清素,自然感到更幸福。
6、晒晒太阳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提高大脑灵活度,增强记忆力。体内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易患中风、心力衰竭等疾病。晒太阳可补充天然维生素D,有益大脑健康。俞敏萱建议,夏季阳光强度大,最好在上午10~11点阳光中紫外线较少,或下午4~5点紫外线中X光束成分较多时晒太阳,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
7、多去拥抱。心脑是高级中枢,其健康至关重要。拥抱可以激发“快乐激素”血清素,有效调节情绪,保持大脑健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孤独会导致压力倍增,不利健康,尤其是老年孤独,而拥抱会减少孤独感。生活中不要忽视身边的朋友,多花些时间和老友、家人聊聊天、喝喝茶,增加亲密感。
8、倾诉交流。交流会使大脑语言中枢兴奋,血液循环增快,有利于大脑健康;交流障碍易导致忧郁和焦虑。男性一般不懂得倾诉内心苦恼,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女性大。在中国传统教育里,父母总是用“男子汉不能哭”约束男孩,长此以往,痛苦被压抑、累积,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随之而来。情绪难以自我调试时,不妨找朋友倾诉,释放不良情绪;上班族也应尽量拿出一些时间,举办家庭聚会,或参加一些亲子活动。
9、合理规划。过多的压力会导致大脑神经调节混乱,释放皮质醇和压力激素,造成早衰、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等心理疾病。合理规划时间会减少时间流逝带来的压迫感。环境整洁有序会让人感觉轻松,混乱则会营造慌乱、紧张、压抑的气氛。无论工作还是休闲,有序的时间和空间规划都能有效减轻压力,保证大脑健康。 合理规划时间重点不只在于工作,还可以安排一些时间放空、冥想。例如午休时间在单位附近散散步;用吸气4秒、呼气7秒的方式深呼吸,排空大脑杂念。
10、培养爱好。不同大脑区域掌管不同身体活动。整天忙于工作会让大脑某一部分持续紧张,造成疲劳、压抑。兴趣爱好能让大脑得到放松。临床研究证明,与兴趣广泛的人相比,缺少爱好的人抑郁程度更明显。除了放松大脑,爱好还能充实生活。许多老人退休后生活变得空虚、无趣,受刺激后更容易罹患抑郁症。 每个人都应至少培养一种爱好,让大脑得到休息。年轻人可以慢跑、打球、远足等;老年人要找些相对轻松的爱好,比如养花、下棋或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