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陈嘉庚等学者先后向国家提出汉字“横行”的建议。受当时学术界影响,1955年1月1日元旦出版的《光明日报》率先采用汉字从左向右横行排版的方式;到1955年11月,全国17家中央级报纸已有13家采用横排方式,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统一。
在旧时,我国的文字书写都是从上到下竖写,然后向左转行。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陈嘉庚等学者先后向国家提出汉字“横行”的建议。受当时学术界影响,1955年1月1日元旦出版的《光明日报》率先采用汉字从左向右横行排版的方式;到1955年11月,全国17家中央级报纸已有13家采用横排方式,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统一。
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竖写,所以这种习惯就被保留。直到清朝中后期,西学东渐,要求文字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改变过去从右向左竖写的书写习惯。清末刘世恩写的《音韵记号》就是一本“横行”排版的书。
汉字“横行”不是人们求新求异的结果,而是带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当时世界上的众多媒体和刊物都是采用横版的方式,要与世界接轨并赶上时代步伐。第二,汉字横排有利于阅读。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眼横着看的视域要比竖着看高。横着看方便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视觉疲劳。第三,便于各种数理化公式以及各种外国地名、人名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