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指的是哪条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指的是哪条河在什么时候

2022-10-16 14:30 综合知识 7059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今京杭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河”是指的是今京杭大运河,隋代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是属于运河的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

今京杭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河”是指的是今京杭大运河,隋代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是属于运河的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尽道隋亡为此河”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 《汴河怀古二首》,诗云:“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亦即通济渠,即今京杭大运河的部分工程。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通济渠,始建于隋朝,为区分“古汴渠(汳水)”,隋朝之后又称其为“汴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亦是京杭大运河的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从公元605年开始挖掘,以不到六年便完成了,全长两千多公里。连接黄河文明与淮河文明的一段大动脉。当时,通济渠两岸的城镇商业繁荣、店铺林立。当时的宋州,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大都市,至北宋时,因其繁荣与兴盛而被建为南京。

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动机,不外乎满足一己的淫乐,大量耗费民脂民膏,成为他最著的暴行,隋炀帝为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唐诗中有不少作品都指称隋亡于修建大运河,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耀,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

声明:本篇经验系知识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