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在它运行的大部分时间内,是没有彗尾的,只有当它走到离太阳只剩下2个天文单位(约3亿千米)左右的距离时,在太阳风和来自太阳光的压力的作用下,从彗头抛出的气体和微粒尘埃,往外延伸而形成彗尾。
彗星在它运行的大部分时间内,是没有彗尾的,只有当它走到离太阳只剩下2个天文单位(约3亿千米)左右的距离时,在太阳风和来自太阳光的压力的作用下,从彗头抛出的气体和微粒尘埃,往外延伸而形成彗尾。
彗尾形状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I型、Ⅱ型和Ⅲ型。I型彗尾主要由一种带电粒子——离子组成的气体形成的,彗尾比较直而细,略带浅浅的蓝色。
Ⅱ型和Ⅲ型彗尾都是由尘埃组成的,呈淡HS,比I型的更宽些,也更弯曲些,弯曲程度小些的称为Ⅱ型彗尾,弯曲程度比较大的就是Ⅲ型彗尾。
由于彗尾中既有气体,又有尘埃,因此,一颗彗星走到离太阳比较近而又比较活跃的时候,常常可能同时有气体彗尾和尘埃彗尾,有2条以上彗尾的彗星,不是件希罕的事。1986年2月哈雷彗星过轨道近日点前后的一段日子里,它的形态发展得比较丰富多彩的时候,就是这样。
有时,少数彗星的气体和尘埃彗尾发展成为连续的一片,好像一把大“扫帚”倒挂在天空中。这方面的著名例子有1975年发现、1976年过近日点的威斯特彗星。
彗尾最多的彗星是1825年和1744年分别出现的两颗大彗星,前者有人在澳大利亚观测到有5条彗尾,后者一位瑞士天文学家看到有6条彗尾从地平线上升起。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拍摄的1903年第三颗彗星的照片上,可以明显地区别出9条彗尾。
尽管九尾彗星消息的可靠性有人表示怀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彗星常常有2条以上的彗尾,而从彗星照片上往往能发现肉眼观察所无法辨认的暗淡彗尾。
声明:本篇经验系知识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