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极为注重礼法的国家,对比西方文化,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但我们现在过的母亲节却是一个正宗的“洋节”。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母亲节并不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而是在1月8日,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致敬。我们现在过得母亲节是来自美国,1907年,美国修女安娜.查维斯夫人发起向各界发起的呼吁,“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这一呼吁开始受到政府冷遇,但孝毕竟是人性最根本的诉求之一,安娜的呼吁很快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并很快由最早的费城席卷美国各州,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重视孝道的中国古代为什么不设一个母亲节呢?
的确,中国古代特别为女性设定的节日并不多。但在非常讲究礼法的那个时代,对子女来说,只要在家,每天都是父亲节、母亲节,哪一天都得孝敬父母,尽孝道,只要在家,天天都要给父母请安,孝敬父母,关爱家长不只是一天纪念的事。中国没有专门的设定一个日子来纪念,没有用节日表达某种感情的传统,应该是更希望用中国传统的礼法来强化这种感情,比如儒家说的天地君亲师的道德约束等。
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孝道”,中国古代把孝看作百善之首,在汉代,一个人如果“孝”是可以被推荐去当官的,这叫“举孝廉”,皇帝更是以“孝”治天下,汉代皇帝的谥号中就都有一个“孝”字,比如我们熟悉的汉武帝,就是“汉孝武帝”。
我们熟知的《弟子规》对子女的言行也进行了规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子女在父母以及长辈面前不可大声说话、直呼其名,父母、长辈吩咐你坐、你才可以坐。在父母、长辈面前不可有大的动作。
在以前,不孝是最重的罪。“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吕氏春秋》;在汉代,由于汉朝皇帝出了名的多孝子,当时“不孝罪”被判“弃市”,即直接拖到闹市斩首示众。汉代的选官也被称为的“举孝廉”,从汉惠帝开“举孝授官”之先河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
声明:本篇经验系知识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