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渑池之会背后的功臣

2022-09-13 16:49 历史百科 494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蔺相如,因和氏璧与渑池之会二被封上大夫,然而渑池之会的真正功臣却不是他。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了一位特使,带着国书去到邯郸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

蔺相如,因和氏璧与渑池之会二被封上大夫,然而渑池之会的真正功臣却不是他。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了一位特使,带着国书去到邯郸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惠文王答应。赵王答应了吧怕秦王得了玉璧不认账,不答应吧又怕得罪秦国导致秦赵开战,于是派了个号称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带了和氏璧来到秦国,演出了一幕“完璧归赵”的外交佳话,蔺相如也由此从一介门客成为赵国重臣。

然而事实上,这次外交事件是赵国输了,秦昭襄王身为一代雄主,怎么可能为了一块玉璧放弃土地?这是天大的笑话!所以,他这样只是为了测试赵国的外交水平和军政实力,同时在国际上孤立赵国的一箭双雕之计。

其实,赵国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用理会秦国,而若秦只因换璧不成而悍然开战,则曲在秦,赵大可联盟诸侯伐秦;可赵国却老老实实送来了玉璧,又要秦王斋戒沐浴,示以换璧之诚,但最终蔺相如却又将和氏璧送还赵国,则曲大在赵矣!赵之后亦再无理由联盟诸侯伐秦。蔺相如还在秦廷上傻傻的怒斥秦国一向不守信用、常常恃强凌弱,实际上已经露了怯。秦昭襄王从中洞察出赵国底气不足,内里实不敢与秦国一战,无赵武灵王之赵国已成纸老虎,不足惧也!

所以和氏璧事件后秦昭襄王非但不恼,反而大喜!现在,白起你这只真猛虎,应可以出山了!

白起当然是永远不会让人失望的,于是,公元前282年,他率万余请锐骑兵,绕越云中数百里之地,闪电般突入赵境,连拔蔺、祈、石及光狼等城(山西狐岐山一带),赵国骑兵被斩首两万,损失惨重。

面对白起一系列的凌厉攻势,赵惠文王一拍桌子,大胆竖子……算了,咱不跟他一般见识,于是吩咐所有赵军紧守城池,尽量避免与秦军交锋,并急遣使臣往秦国示好求和。

赵惠文王是这么想的,白起这个变态不好惹,咱们老赵家还是少惹他为妙,不如跟秦国求和,转而去欺负已经衰弱了的齐国和魏国,智者只找软柿子捏,便宜不占白不占。

秦王一听,说求和可以,让我们秦相魏冉也身兼你们赵国的相国,可不可以啊?

赵王说可以可以,不就是多出一份俸禄吗?小意思。

如此秦昭襄王越发看出赵王底气不足,心想是不是可以先跟赵国来一场大的,看看他们实力到底如何?212下一页尾页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