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作文

2022-09-25 16:41 文学百科 302阅读 投稿:知识酷
最佳答案《山海情》这部剧关乎“扶贫”这一重大主题,但观众却没有感觉自己在看“扶贫剧”,“剧”本身的艺术魅力让“扶贫”这一主题成为了潜藏在其中的后景,而生活自身则浮出了水面。那

《山海情》这部剧关乎“扶贫”这一重大主题,但观众却没有感觉自己在看“扶贫剧”,“剧”本身的艺术魅力让“扶贫”这一主题成为了潜藏在其中的后景,而生活自身则浮出了水面。那么你知道《山海情》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作文,希望你喜欢。

#713776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作文1

漫漫扶贫路 浓浓“山海情”

近日,由孔笙导演,黄轩、张嘉益、闫妮等主演的扶贫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豆瓣评分稳定在9.4,已坐稳目前扶贫剧评分之冠的宝座。作为一名工作两年多的基层干部,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了这部剧,之后便被这代入感强、贴近生活、真实还原的故事深深震撼,被故事里人物的吃苦精神、服务意识深深打动,为大山那边的“宁夏”人和大海那边的“福建”人创造的奇迹深深折服。

“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砾满地跑”。1997年初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宁夏调研对口帮扶工作,部署“移民吊庄”工程。《山海情》的故事就是从涌泉村开展吊庄移民工作讲起的。那时他们过去面对的,是“胡风怒卷黄如雾”“穷荒绝漠鸟不飞”的贺兰山下荒滩,是一个宽广平整、没有大山却也没有人烟的地方,移民过去,意味着他们要自己挖土、自己找木材,自己搭建房子,自己在那片还没有人烟的土地上开辟一番新天地。但是他们选择了相信政府,相信未来,相信在东西扶贫项目的帮助下,可以走出穷山沟,走向新生活,选择了向那个鸟儿不飞、草儿不长的地方进军!

“走咧,走咧!走远咧!越走越远咧”。随着情节的发展,对口扶贫工作的开展,麦苗去福建电子厂打工,得宝留在村里拜林教授为师学习种蘑菇,看上去就像歌里唱的,穷苦的日子“走咧,走咧!走远咧”!而实际上,缺水、少电、山高路远、风沙漫天、村民有认知局限,这些难题,并不会因为有了新的工作机会而改变。在西北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来“双孢菇”需要迈过科技关,村民出资建棚需要迈过风险关,蘑菇滞销时候,得福不惜搭上“仕途”也要现场戳穿谎言,请求领导支援。所有这些难过的关,会让人知道,路途虽遥远,可就是有人一直不放弃,就是有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事情做成了。

“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扶贫干部的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福建对口帮扶干部、专家、企业家的无私奉献,是西海固人民把根扎在更辽阔地方的勇气,更是国家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平整土地、保墒增收等政策的加持,让闵宁镇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当初追着撵着逼村民走出大山的张树成书记因公殉职;凌教授在教会村民种蘑菇后离开,所有人捧着自己晒的枣、抓的鸡赶来送行;任职期满要返回福建的陈金山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对着闵宁这片土地望了又望。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中国的脱贫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几代人来来走走,几代人凭借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实现的!

#713777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作文2

扶贫干部要当“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献礼,近期,一部部庆祝建党__周年为主题的电视剧相继播出,《山海情》自然也被追捧、热议,该剧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中感人的故事。20多年来,一批批扶贫干部以“愚公移山”之志,用真心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搬迁、发展、致富想办法和谋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1990年,宁夏南部山区海原群众要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作为扶贫干部的马得福,一心想帮助整个涌泉村吊庄移民到玉泉营,虽然出生于涌泉村,有着父亲代理村长的支持,但在搬迁过程中,也要面对老一辈人各种撒泼打滚不愿意搬的境地。无奈、心酸、扎心,一时间充斥了整个剧情,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戏剧化,但像马得福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知道“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从事扶贫工作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刮骨疗伤的气魄,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扑下身子,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在扶贫路上永不停息,在艰苦条件和百般困难中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最终,50户涌泉村吊庄移民成为了玉泉营的第一批移民。

贫困群众要发展,观念转变要先行。贫困群众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而如何写好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这就要面临搬迁群众的发展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来到玉泉营,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以陈金山为代表的援宁扶贫干部与马得福为代表的本地基层干部同心同力动员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发展蘑菇种植,面对搬迁群众“不配合”“质疑”“观望”等心理,从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抓起,以率先尝试、示范带动、典型效应等方式,让能人赚取“第一桶金”,以能人的榜样力量提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的信心、勇气和决心,从根源上改变搬迁群众对新型产业和创业就业方式上的认知,推动形成正向激励,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贫困群众要致富,产业链要可持续。扶贫干部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随着蘑菇棚的大量搭建,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玉泉营的蘑菇滞销,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自然也是扶贫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凌教授动员群众建起临时冷冻库和扩大销售范围及发展其他种植产业,进一步延伸了扶贫产业链,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当然,扶贫干部在搞扶贫工作时,要坚决避免“一刀切”,针对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致贫原因,以“对症下药”“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式,为其量身定做、精准施策。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在群众的勤劳勇敢下,产业帮扶、劳务输出、闽商创业等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让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成功地映射出了脱贫攻坚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713778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作文3

党员干部的奋斗“山海情”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2020年,从疫情防控到抗洪救灾再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挺身而出、慷慨前行,义无反顾奔向“前线”,用平凡而又灵动的身躯筑起保护人民的“防护墙”,用普通而又坚定的行动铺平时代建设的“发展路”,在乘风破浪中前行远航。

2021年,建党__周年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回首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找准“主战场”,奏响奋斗主旋律。

捋顺奋进“过去时”,用“吾日三省吾身”的要求检视自我。如果说脱贫攻坚是“必修课”,那么新冠疫情和抗洪救灾便是突如其来的“加试课”。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基层干部到社区工作者,从退休党员到少先队员,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行动显担当,扎稳每一个“篱笆桩”。2020年有付出更有收获,有成绩也有不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新农村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党员干部绝不能以成绩麻痹自我,要时刻践行“吾日三省吾身”的要求,用批判的眼光检视自我,通过日记、周记的形式,开展常态化自我检视。去年在驻村工作中取得了好的成绩,今年要学会加大理论学习;去年在民意调查中掌握了诀窍,今年要掌握更深入的民生民情。通过建立起一本独一无二的奋斗“作战图”,有针对性地走进人民群众,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立起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探索新境,在“温故”中“知新”。

踩准奋斗“进行时”,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信念浇灌自我。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过亲自调研、实地走访,深入老百姓当中察实情、问冷暖,送去关心与牵挂。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百姓看。守土尽责是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要有“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的自我觉悟,把初心融入民心、让“小我”融入“大我”,践行“着手办”“马上办”,杜绝“等一会”“我不会”“我很忙”的“慵懒散”。用一颗为民赤子心,解决好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用信念浇灌自我、滋养担当。

瞄准奋勇“将来时”,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鼓舞自我。“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是实事求是地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实事,用苦干实干的韧劲扎根基层、扎根一线,老百姓关心期盼之事便是奋斗指南。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忙碌琐碎,绝非一时一日之功可行。“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黄文秀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啃下革命道路上一块块“硬骨头”。年轻一代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发展当中,用“文秀精神”鼓舞自己,不断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形势、转换新思维,用“厚着脸皮”的行动,做勇往直前的“无畏者”。

#718389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作文4

他不爱多言,但事事都能看到他。脱贫攻坚有他,解决矛盾有他,发展产业有他,疫情防控有他。朴实是他,高尚也是他。他是四川省广元市钟岭村第一书记李书记,在我跟他对话中,我深受启迪。

“李书记,你现在既是第一书记又要代村书记的工作,压力大吗?”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畏惧压力,压力即是动力。”李书记说道。

钟岭村是一个贫困村,村干部结构偏老龄化,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发展滞后。2018年下半年,因村支部书记身体状况欠佳,请假在外看病。多方考量之下,暂由李书记全面主持钟岭村工作。帮扶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肩上。在他的努力下,两处居民点建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圆满完成,初步建成了520亩笋用竹产业园和200亩藤椒特色园,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出“竹下鸡”“藤椒鸡”循环种养殖、长短结合的优质集体产业;1200平米养牛场建成后,寻找业主进场养牛,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老百姓发展户办小庭院,原本周边荒废的土地,也种起了蔬菜,围起了鸡圈。2018年10月,村委会院坝里开起了热闹的分红大会。钟岭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

“李书记,这次有政策,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回去啊!”

“脱贫任务还没完成,我的身体情况我清楚,放心吧。”

李书记因身体原因,每次吃主食前都需要打针才能进食。在驻村期间,也时常因为工作忙,导致饭没吃到点上,生病住院过几次。本想着借着这次可以申请回去的政策,劝说他。刚开口就被阻止了,没有人能拗得过他执拗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他放不下在这里的贫困户,放不下身上的脱贫担子。舍小家顾大家,周末休息日也总能看到他在村里忙里忙外。他认为,只要我们先干起来,群众才能跟上。

“李书记,这次捐款,大家差不多都是捐的100——200元表示心意,你跟大家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了,他们在前线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至少是安全的,能够帮点忙是应该的。”

大年初二,李书记即刻到村履职。在疫情防控初期,一方面口罩难买,另一方面群众不重视,不戴口罩攒堆堆烤火、聊天现象常见,甚至还有不听招呼走亲访友的。对此,李书记带着村干部、工作队员分别挨家挨户打招呼。同时李书记又是北庙乡所有村中第一个组织捐款的,李书记自身既要供养女儿上大学,还住着公租房,捐了1000元。截止3月10日,李书记组织钟岭村共捐款7120元,支持疫情前线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中国,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身在一线,爬山路、迎风雪、战贫困。李书记是百万人中的一个,在扶贫路上我看到了他“最美的模样”,老百姓信他、敬他、爱他!

#718390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作文5

从上山下乡带领梁家河父老乡亲开启反贫困生动实践,到福建、浙江等地方任职不断丰富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再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承诺;从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到大凉山火煻边与彝族群众促膝长谈脱贫攻坚,再到深入重庆华溪村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情况;总书记始终将脱贫攻坚系于心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夙夜在公的勤勉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情系扶贫,一枝一叶总关情。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他带领群众打淤泥坝、修梯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小卖部等,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开启了反贫困的生动实践。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不仅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从小就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对中国“三农”和贫困问题有了深刻理解,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关于“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的提问时说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低保补助有多少?”“土地流转一年收入多少?”“医药费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这一连串关切的问询发生在重庆石柱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贫困户谭登周家中。言之谆谆,情之切切,这片赤子之心始终如一,情牵着百姓民生的一枝一叶,闪耀着“民为根、民为本、民为天”的思想光辉。

久久为功,精准发力,一件接着一件干。“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一路走来,总书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仅用情,更是用力,一步接着一步规划、一件接着一件干。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提出了“两个重中之重”,并不断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农业部调整为农业农村部,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了统筹保障和顶层设计。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此后不断丰富形成“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方略。2014年确立了我国第一个“扶贫日”,2015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重要论述,2018年又提出坚持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以及坚持群众主体,坚持群众为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等重要论述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年接着一年干,人民群众的期盼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作风,滴水穿石、精准发力,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凝心聚力,同奔小康,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4月15日至17日在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 战越勇。时值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以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为抓手,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全力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考察调研,深入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问民生、察民情,给我们的人民群众增添了脱贫信心,给我们的扶贫队伍振奋了攻坚精神,给我们的脱贫攻坚指明了决胜方向。“扶贫道路千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东部经济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举国上下勠力同心,五湖四海守望相助,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就是让党领导的一切力量全面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共同助力实现全面小康,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会掉队,一个都不会少。


山海情个人感悟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