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央视纪录片春天纪事观后感5篇

2022-10-24 08:10 文学百科 6190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在特大疫情面前,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2020 春天纪事》既是重大事件中不可缺席的见证者,在突发公共事件体现中国电视纪录人的参与和责任担当,又是突发事件中的信任构建者,

在特大疫情面前,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2020 春天纪事》既是重大事件中不可缺席的见证者,在突发公共事件体现中国电视纪录人的参与和责任担当,又是突发事件中的信任构建者,

央视纪录片2020春天纪事观后感1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传染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面对可能入侵的未知病毒,只有科学能够解答一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不知道什么病你无从下手,如果我们能够很快地找到(病毒),这对整个传染病的控制非常重要。

就是尽快拿到(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全基因组其实相当于,每一个病毒。都有一个它特殊的这种指纹,当然只有拿到全基因组,你才能够去说,这个病原真正是什么。

2月1日下午2点左右,中国疾控中心的科研人员,开始将肺泡气样本分装,另一部分经过灭活后,提取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进行基因测序。

赵翔和他的同事们,一个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序列,获得了全基因组序列,就能为病源的检测,和药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有了它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全基因组,这样我们就有了诊断试剂,那我们就可以从人群中来区分,哪些人是感染了,哪些人没有感染,所以为了后续的这些,包括隔离治疗,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

病毒基因测序工作,类似于组合数万块复杂的拼图,有时要持续进行一周,当时我们心里边也有点打鼓,因为按照我们平时积累的经验来说,从这种临床样本中,能够盒到全基因组,其实是很困难的。全基因组测序流程复杂,需要上百个操作步骤,任何一步失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当时大概有十几个人,后来我们一比对一看,拼出了一个新的病毒的金基因组。1月3日晚1点半,科研人员终于完成了,病毒的基因测序工作,得出了全基因组序列,共用时24小时。这是一个和SARS(病毒)比较接近的,新的冠状病毒。这是我们确定病原的,第一个里程碑。

我们一部分工作是让它(病毒)死,让它死的目的,是把它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看看它的序列是什么样的,它的密码是什么,另外一部分是让它活。全基因组测序,确认新的冠状病毒确实存在。而它是不是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因,活呢。是让它(病毒)去接种到细胞给它一个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想认识它是长什么样子?

在赵翔进行基因测序的同时,朱娜一直在分离病毒,一旦分离成功获得毒株,就可以确定病原,进而为疫苗和药物研发,创造条件。这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冠状病毒是作为,最大的RNA基因组的一个病毒,它的挑战性是很强的,而以前我们国内,在人的冠状病毒的研究里头,研究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

谭文杰,病毒病原学与免疫学专家,想要公离出毒株,先要养好细胞。10年前,谭文态团队开始引入,类器高细胞培育技术,类器官《细胞)很好地模拟了,体内的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它就比常规细胞更加具有生理性,所以病毒就更愿意长,实验室零下70摄氏度的液氮中。使用时通常需要,提前1个月左右进行唤醒,他们会随时准备1板,可以立刻使用的类器官细胞。

同事们将武汉病例的样本,接秧到类器官细胞,与某他两种常规细胞内,每隔品小时他们都要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每一孔细胞,来判版病毒是否成功接种。(病毒接种后)96小时的时候,发现病变的点在扩增,觉得有可能是,但是不敢很确定,因为当时常规细胞上,没有出现CPE(细胞病变),只有在类器官(细胞)。

然而只有我(朱娜)以前一直在养着类器官(细胞),所以他们就问我说,这个是不是CPE(细胞病变),当时压力真的很大。从做科研的角度讲,你不好去马上下结论,我们还得眼见为实。就得去电镜室去看,有没有冠状病毒的形态,1月7日晚10点左右,病毒形态学专家宋敬东与朱娜,带养灭活处理后的样本到站电镜室,他们将样本放天到97000倍,在大约250平方微米的方寸间,寻找病毒的踪迹,难度相当于在一个足球场上,当时的病毒含量比较低。

而我们最先看到的,并不是典型的病毒颗粒,所以后来我又花了一些时间去找,晚上11点24分宋敬东终于拍到了,第一张病毒颗粒形态的照片,我不是说看到个病毒颗粒,你就可以确定它,你需要有足够的量,我必须要找到更多的证据,(宋敬东)又过了近5个小时,宋敬东与朱娜在类器官细胞内,显现出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组织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平行检测。4家科研单位,相继得出了一致结论,初步判断为新型冠状病毒。

1月9日国家卫健委宣布,初步割断为新型冠状病毒。从收到样本,到终确认病原,中国料研人员只用了一个星期。2003年的SARS在新病源学的发现上,我们中国是落后的,在那时候正是因为对病原的认识的不足,所以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这1O年我们一直在看冠状痫毒的照片。

但是这,一株就是说,就觉得它很狡猾,心里说终于抓住你,有一种比较解气的感觉。

央视纪录片2020春天纪事观后感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了纪录片《2020 春天纪事》,该片充分发挥纪实影像的魅力,呈现了中国战“疫”的艰辛历程。

《2020 春天纪事》共分四集,分别以科研、人物、心理为记录线索展开讲述。它首次公开国家层面科研攻关的过程,展示危机心理干预战场面临的挑战,讲述了社会疫情防控的宏大体系是如何构建,以及各行业的逆行者们是如何不畏艰险众志成城的感人故事。

生动解读抗击疫情的科研工作

诠释病毒与人类关系

《2020 春天纪事》第一集、第二集以科研为题展开,它围绕中国科学家从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等方面对新型病毒的探索、研究与应对展开讲述,以大量的科学知识、鲜活的实例,揭示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思考面对病毒侵袭的应对之道。

这部纪录片在严谨的科学结论和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真实影像和虚拟动画相结合,又配以深入浅出的解说,让观众最为直接和生动的去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

比如,在讲述病毒形态学家研究样本的难度时,普通观众对“97000倍”“250平方微米”等量词很难有直观感受,该片便将其转化为“在一个足球场上寻找一根针”这样的比喻;又比如,在解读“全基因组序列”时,该片突出了这样的描述:“全基因组其实相当于一个病毒的指纹,每一个病毒都有一个特殊的指纹”——正是这种形象生动接地气的解释和表达,让观众深刻理解了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科研工作者是如何不分昼夜、不计付出地努力的。如此一点点打破未知、消除恐惧,拉近了观众和科学的距离。

《2020 春天纪事》,这部在疫情常态化后推出的纪实影像,承担起科普的社会责任,让人们深入了解人类与病毒斗争的历程,为人们携手前行注入了信心与希望。

以时间为轴

全方位记录特殊的春天

《2020 春天纪事》以“纪事”为题,它由点及面,全方位还原了中国的抗疫故事。

这个春天里,有医务人员奋战在前线,还有与时间赛跑的科研人员,为配合封城努力的平凡百姓,勇敢接种疫苗的临床试验志愿者……在这段“纪事”里面,镜头刻画出的是时代群像。它让观众看到,在这些特殊的日日夜夜里,各行各业的人们是如何竭尽所能,以大无畏的气概奉献与付出。

该片以一远一近两个时间刻度为轴,推进情节的展开。一方面,影片将叙述的时间轴线拉长,回溯了近200年前人类才开始意识到“病毒”这一概念的存在,然后在后续时光里人类对其的认知一点点加深,这凸显出科学研究的不易。而与之相对应的,当纪录片回到当下,便以密集的时间节点和研究成果来表达抗疫的紧迫。

第一集开头便用“1月3日晚11点半,科研人员得到了全基因组序列,共用时24小时”为表述,第二集中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试验阶段以“2月25日”“3月8日”“3月15日”“3月16日”等密集的时间节点与所取得的成果为叙事轴线不断推进。这些时间的背后,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以及锲而不舍的努力。长久与须臾的对比,也让科研工作者的争分夺秒显得更加珍贵与动人。

小切口大情怀

致敬每一份坚守和付出

纪录片《2020 春天纪事》在叙事维度上既有国家层面的科研攻关、社会治理等宏大的事件,更有个体民众真挚的情感与坚守。该片没有刻意渲染氛围,而是打造了一份2020年中国科学抗疫的影像样本。每位受访对象讲述自己在这个春天的所见所为,人们求真的努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善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润物细无声地触动观众的心。这部纪录片以“2020年春天”为题,以纪事的方式,致敬每个平凡人的付出、勇气与坚韧。每位受访对象质朴平实的话语之间,呈现出的是强烈的生命至上、命运与共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此外,《2020 春天纪事》不仅以事实展现了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为,同时也记录了置身于近百年来人类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中,中国是如何不断将抗疫实践的经验分享传递给国际社会的,在特殊时期这样的行为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该片还坚持以理性来创作,但在有条不紊的讲述之外,当镜头转向生机盎然的春景、转向撤离武汉的医务人员、转向人们之间的守望相助时,感动的情愫却在观众的心中自然萌生。

让理性与感性并行,让伟大与平凡携手,以珍贵的影像资料,致敬这个特殊的春天,这就是纪录片《2020 春天纪事》做出的探索。

央视纪录片2020春天纪事观后感3

2020,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份,在人们还沉浸在2020年2月2日对称日的浪漫时,却传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消息。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出征,在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立下请战书,按下手印,紧急驰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要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再一次见证了祖国的强大与中国速度。他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全力以赴,将希望传递给每一个中国人。

这不禁让我想到,在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的森林火灾。凉山州消防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却未曾料到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林火爆燃,熊熊大火迅速席卷整个山林,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失联。

也许我们无法将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名字一一诉说,但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消防官兵,他们本同我们一样,也为人子、为人母,有着自己的家庭和幸福。但当他们穿上隔离服的那一刻,他们代表的就不仅仅是自己,更代表了祖国赋予的使命。他们有的与我们年龄相仿,但危险降临时,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与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为民情怀无不令我们为之动容。

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冲在前、干在先,有担当与责任意识,不传谣、不造谣,及时公开透明信息,给公众以的信心与安心。自觉遵守组织规定,配合领导干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村庄、社区,外出返乡人员要及时上报进行备案登记,对火车站、超市等人员密集地区做好人员、物资及交通工作的查验工作,对疑似症状人员要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诊断、早治疗”,控制传染源,将疫情扩散可能性降到最低。

2020,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鼠年春天到来之际,我们经历着这样一个特别的冬天。但正如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晚吗”,冬天快要结束,春天也必将来临。防控疫情阻击战,我们也必将取得胜利。此刻我们所坐拥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向最美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让我们约定,待到繁华盛开时,携手共进更加美好的明天!

央视纪录片2020春天纪事观后感4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这些印在中国企业对外援助医疗物资包装上的寄语,令人振奋、给人温暖,激励着国际社会携手抗疫,为世界加油鼓劲。

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境外疫情呈现令人担忧的加速蔓延态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近期举行的例行疫情简报会上表示,许多国家大量需求物资,未来物资短缺将是一个挑战。“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这种背景下,从官方到民间,一股援助世界的暖流在中华大地上奔腾流淌。中国企业在保证国内供应的同时,立即协调行动,运物资、派专家、出方案、谈经验……助力国际战“疫”,向世界传递“中国温度”。

驰援海外,彰显中国企业道义与担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没有忘记,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候,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伸出了援手。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中国企业也尽己所能,贡献力量。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不断拓展海外业务。不仅技术、标准、装备出海,企业文化、精神、理念也逐渐在当地生根开花。除了经济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当地,也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准。基于这种责任和担当,不少中国企业克服了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的重重困难,将紧缺急需的医疗物资及时送往所需地,赢得当地民众的信任和国际社会的尊重。

驰援海外,凝聚国际社会信心与力量。中国拥有全球规模、门类、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中国企业复工复产正稳步有序推进,医疗物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恢复和提升。此外,很多中国企业参与了国内疫情防控,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无论是生产供应物资、提供技术保障,还是选派专家指导、介绍诊防经验,中国企业的加入,无疑会增强全世界抗疫信心,凝聚起国际社会战“疫”合力。据外媒报道,中国企业“跨界”生产医疗物资的经验已被多国借鉴。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一些飞机和汽车制造商开始考虑转型生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驰援海外,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和扩散,再次印证了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也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疫情无国界,身处地球村的人类此刻面临共同的威胁和挑战。战胜疫情,放任、迟疑、偏见都无济于事,唯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有了困难一起扛”是中国企业的选择,他们的实际行动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

青山一道同云雨,中企援外共战“疫”。国内国外两条战线,各行各业众多领域,大疫当前,中国企业送上了爱心与温暖,带来的是信任与尊重。疫情对他们而言是考验,也是磨练。在全球战“疫”结束之前,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与各方一道并肩作战,迎接胜利曙光。我们更相信,经过此次大考,中国品牌必将愈擦愈亮!

央视纪录片2020春天纪事观后感5

春暖花开,疫情渐散。据报载,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我省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提速推进。全省各类扶贫企业、扶贫车间等基本复工,扶贫项目开工率超过94%,21697支各级驻村工作队也已全部到岗。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近段时间,我们从媒体上总能看到这样的新闻:返岗复工,让打工者出得去;农资保供,让田间地头活起来;产销对接,让农家货走起来;拿出实招,让扶贫车间的机器“唱”起来……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发展,在战“疫”中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虽然疫情当前,但脱贫攻坚决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有条件的地方抓紧推进,没条件的地方转变方式及时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所讲,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

当前,我们面临着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的双重考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不仅财政资金要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支持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扶贫项目,各项“真金白银”的支持措施也必须跟上。据报载,福建省出台《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九条措施》,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陕西省宁陕县金川镇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实现了脱贫任务清零、整改任务清零、漏点短板清零的目标。

当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让贫困地区农民工有序返岗就业是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关键。疫情发生以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转变日常工作方式,坚持党建引领,有序推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做到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事实证明,只有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点对点”对接,打通返工“最后一公里”,才能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

当脱贫攻坚战赶上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同时打好这两场仗。第二季度是脱贫攻坚的“黄金季节”,我们要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坚持双线作战,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关于央视纪录片2020春天纪事观后感5篇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