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始政权(23年3月—25年10月)是中国历史上承新朝下启东汉的过渡政权。下面知识库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新末天下揭竿而起,地皇四年(23年)二月,刘玄在南阳淯水之滨被拥立为帝,复国号汉,定都宛城。名义上恢复了汉朝统治,光复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
更始二年(24年)二月,迁都长安后,朝政日益腐败,地方豪强拥兵自重。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逃出长安,十月被迫投降,被封长沙王,随后被杀,更始政权覆灭。
领土范围
更始元年至二年(23年-24年)之间所控地区相当于故西汉之冀、衮、青、徐、豫、幽、并、凉、荆、司隶、朔方、交趾等刺史部所辖之全部郡国及益州刺史部之武都、汉中,扬州刺史部之六安、九江、豫章、丹阳、会稽等郡,占据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其声势之浩大,已基本上具备了一个统一王朝的规模,远非偏居一隅的公孙述、李宪等割据政权之可比。
然而,更始政权对其势力范围的控制并不像真正一统王朝那样行之有效。其间接控制地区自不待言,即使是在其直接控制地区之内,其统治也较为松散。更始元年末冀州王朗起兵,自称天子,即为一例。这恰好说明了地域性政权之势力范围缺乏稳定性的特点,与封建统一王朝的疆域政区形成鲜明的对照。
更始二年(24年)以后,“长安政乱,四方皆叛”,大大小小的地域性政权相继出现,彼此纷争抗衡,其各自之势力范围亦随之不断盈缩。
行政区划
新朝灭亡后,天下复有承袭西汉末年一百零六郡国之局面,更始政权对此应当无所更动。更始政权则对王莽时期的州区划做了一些变动。
王莽在平帝时曾“正十二州名分界”,将朔方撤去,据扬雄《十二州箴》十二州名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雍州、幽州、并州,并将过去的“郊止”改为“交州”,共十二州,而无“朔方之州 或“朔州”,也无“凉州”之名。但据《后汉书·郑兴传》记载,更始政权则有“朔方”和“凉州”之名。
更始政权已知可考的州牧刺史:司隶校尉刘秀、徐州牧力子都、幽州牧苗曾、交阯牧邓让、冀州牧庞萌、凉州剌史郑兴、益州刺史张忠。
更始政权直接控制的七十九郡国: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弘农郡、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颍川郡、汝南郡、梁国、沛郡、淮阳国、鲁郡、东郡、济阴郡、山阳郡、陈留郡、东平郡、平原郡、千乘郡、临淮郡、东海郡、泗水郡、楚郡、广陵郡、魏郡、常山郡、巨鹿郡、信都郡、真定国、中山郡、河间郡、广平郡、清河郡、渤海郡、涿郡、广阳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代郡、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定襄郡、云中郡、西河郡、上郡、五原郡、北地郡、朔方郡、汉中国、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长沙国、苍梧郡、交阯郡、南海郡、郁林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豫章郡、丹阳郡、会稽郡、六安郡、九江郡、广德郡、广宗郡、广世郡。
更始政权间接控制的十九郡:泰山郡、城阳郡、济南郡、齐郡、北海郡、高密郡、胶东郡、淄川郡、东莱郡、琅琊郡,此十郡为张步所据。安定郡、泰山郡、陇西郡、武威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武都郡、敦煌郡,此九郡为隗嚣所据。
更始政权未控制的八郡:庐江郡,此郡为李宪所据。蜀郡、广汉郡、巴郡、越巂郡、犍为郡,此五郡为公孙述所据。牂牁郡、益州郡,此二郡为据郡自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