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选择太子一事上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的嫡长子就是皇帝的继承人必须是嫡长子,而嫡长子不幸夭折后还是由嫡系继承,等嫡系什么时候都死完了,才会在庶出的皇室宗亲中选择继承人。但朱元璋在太子朱标不幸逝世后,却没有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朱允熥明明是朱标的嫡子,为何朱元璋会绕过他立朱允炆为继承人?
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精心扶持的继承人朱标死了,虽然悲痛欲绝,但还是要忍着内心的痛处为这大明王朝选择一位优秀的继承人。按照嫡长子继承的规定来说,嫡次子朱樉、嫡三子朱棡、嫡四子朱棣是最符合要求的,但是朱标还是太子时,嫡次子朱樉就因为经常犯错误被召回京城挨训,这在朱元璋看来朱樉日后肯定不能治理好国家。而嫡三子朱棡呢,被一些官员举报说他意图谋反,这样一来也就被朱元璋排除在外了。
嫡四子朱棣倒是没犯什么错误,反而还在北伐大业中生擒了元朝的大将军,并受封燕王为大明王朝镇守北平以及整个幽州。可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继承人,有点像唐太宗李世民对李恪说“英果类我”的意思,但朱棣在继承人这一方面有一个硬伤,那就是即使朱标死了,但他头上还有两个嫡系哥哥,要是贸然立朱棣为太子,恐怕会让朱樉与朱棡心生不满,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过激之事。
朱元璋在这样没办法的情况之下,只好从朱标的后代中挑选新的继承人,朱标生有嫡长子朱雄英,庶长子朱允炆,嫡次子朱允熥,但嫡长子朱雄英在八岁时就不幸夭折了,按理说此时应该立嫡次子朱允熥为继承人,但朱元璋却立了庶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朱标的太子妃是常氏,常氏的父亲就是那个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的猛将常遇春,朱标还在世时,朱元璋就封常遇春的三个儿子为太子少保,还为他配备了一套不可小觑的武将班底,同时大将军蓝玉又是常遇春提拔上来的。因此,朱元璋认为将朱允熥立为皇太孙之后,一旦自己没有活到朱允熥能够自主掌握大权,那恐怕自己的大明王朝就已经沦落到常氏三兄弟以及蓝玉手里。
再加上朱允炆原本就受朱元璋的喜爱,所以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果断跳过朱允熥而选择朱允炆,但也许是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朱元璋就将自己未称帝前的吴王称号作为朱允熥的藩号,让其就藩江南,余生做一个富豪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