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明朝的最后的一任皇帝。由于他的木工皇帝哥哥,没有留下子嗣,因而他成了大明朝的继承人,在登位之初,在面对着朝廷内外的复杂的政治形势,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当时认为是正确的,后来被证明是相当错误的决定,那就是收拾那位九千岁,魏忠贤。下面知识库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魏忠贤风光之时,权倾朝野,弄的是官不聊生《主要是东林党人》,朝廷上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他的成员比较复杂,这归功于魏忠贤的统战工作做得不错,不管这些成员是干什么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被东林党所容的。另一派就是东林党人,因为他们有拥立皇上之功,所以势力一度非常的强大,他们本着“纯洁”的观念,对待朝廷里的另一些人,挥舞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棒,大搞排斥,很多不是东林党的官员,吃了很大的苦头。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魏忠贤的阉党里面,也有很多的文官吧。在木匠皇帝当政的时候,东林党的日子过得不是很好,经常三天两头的遭罪,那时候的朱由检,还只是个王爷,他和东林党走得比较近,经常的耳濡目染,对魏忠贤一伙,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了。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为什么一定不放过魏忠贤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政治需要,刚登基的皇帝,总是需要树立威信,给予百官恩德。这个时候,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是这样的:阉党权力巨大,文官集团受到打压,皇权不振,在这个权力三角关系中,阉党的权力太大了,需要制约,魏忠贤作为阉党的首领,杀了他,就可以打压阉党,同时得到文官集团的拥护,树立自己的威信。
第二、崇祯个人对魏忠贤的印象不好,魏忠贤做九千岁的时候,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那时候的魏忠贤,并没有对当时还是王爷的朱由检,有过什么友善的举动啊。
第三、崇祯的政治经验的缺乏。崇祯作为一个王爷上位到皇帝,应该说,是有硬伤的。他登基的那会,站的政治高度是远远不够的,他除掉魏忠贤,也是因为政治眼光高度不够。作为一个皇帝,他又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他认为靠自己一个人,可以和整个文官集团干架。在明朝历史上,不需要帮手,可以和整个文官集团干架的,恐怕只有朱元璋了。魏忠贤可以打压,但不必杀掉,留下一个可以制衡文官集团的帮手,杀了魏忠贤,等于让自己亲自面对文官集团,最后,是累了自己,于国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