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凭什么突破百年国祚 一项制度值得后世借鉴!

2022-10-21 16:36 历史百科 314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辽朝凭什么突破百年国祚?一项制度值得后世借鉴!知识库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原随后进入了五代更迭的历史进程中,并最终由宋朝

辽朝凭什么突破百年国祚?一项制度值得后世借鉴!知识库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原随后进入了五代更迭的历史进程中,并最终由宋朝接替后周统一了中原,并且南下征服了江南的南唐等国,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史称北宋。然后此时的宋朝早已无法与秦汉、隋唐时期相媲美了。当中原板荡,五代更迭之时,辽东的契丹人势力日益壮大,并最终称帝建立了辽国。

辽国又称辽朝,是东亚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突破百年的游牧帝国。辽朝皇帝以唐朝法统的继承人自居,甚至在后晋石敬瑭时期还收纳了后晋皇帝为儿皇帝。当时的后晋和辽朝一样,均是曾经草原上的部族,后晋的建立者是突厥沙陀部而契丹则源于鲜卑,二者均属于东胡系后代。

曾经强大的鲜卑、突厥,因为草原的社会组织结构的流动性、松散性等特征,一旦过于庞大便容易发生分裂并最终消亡。那么同为游牧政权的大辽却为何得以延续两百年之久呢?这还要从幽云十六州说起。幽云十六州本为中原防范漠北的战略要地,却被沙陀人石敬瑭当作礼物送给了契丹,此后的郭威、柴荣、赵匡胤等人虽数次北伐,但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功成。可是得到幽云十六州的辽国并没能以其为跳板南下中原,早在五代时期就曾尝试入主中原的契丹统治者在被驱赶北遁之后,便再无逐鹿中原之志,反而更为痴迷追逐漠北的肥美水草。

然而不论怎么说,幽云十六州归入辽境,对辽国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辽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其疆域大多是广袤的戈壁和草原,地广而人稀。在人力资源宝贵的古代,其价值并不重要。而幽云十六州虽仅仅占据辽国南部一隅之地,但其人口却占据辽国总人口六成之多,这也就意味着幽云地区的农耕赋税远远超出辽国朝廷的其他收入。公元1004年辽与北宋澶渊之盟,一方面稳定了辽国南疆的边患,另一方面北宋每年的岁币亦资助了辽朝的中央财政。

当然,辽国的主要收入依然是幽云十六州等农耕地区的赋税。辽国作为游牧帝国,其财政来源却完全迥异先前的游牧政权。财政体系的不同也导致了辽国的统治模式与之前的草原游牧政权截然不同。契丹崛起之前,北魏和唐朝都曾同时统治过草原和中原,但采用的都是二元模式分别针对两块地域。辽国则在一元二元之间,独具匠心的建立起一套两院制度。

辽国的两院制度不同于二元帝国统治模式,他不是通过简单的设立都护府或军镇来进行皇帝遥控统治的,而是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南北两院,分别依据儒家文化和草原模式管理汉人和契丹人。两院模式不同于后来蒙元朝廷所设立的民族等阶制度,而是一种相对平等却又有针对性的治理模式。两院制度促使辽朝君主虽然名义上是汉人的皇帝和契丹人的可汗,但并不能凌驾在南北院制度之下,而是必须依靠这种制度化的安排。这种将个人道德能力风险降到最低的制度极大的稳固了辽朝政局。

本来按照草原游牧政权的大位继承逻辑,有实力的成年宗亲都是潜在继承人,但最佳的选择往往是兄终弟及。然而当上代大汗的弟弟实力不足,或者大汗儿子声望颇高的时候,少不得一番龙争虎斗。草原政权的周期性动荡严重的损耗了游牧帝国的寿命,而辽朝的南北两院制度和充裕的财政来源抹平了这一隐患。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逐步走向了全面汉化的进程。但如此剧烈的民风变动也引发了保守势力的不满而最终导致六镇起义。六镇起义之后虽然鲜卑最终还是融入了汉人族群之中,但北魏政权早已不复存在。由于幽云十六州并未占据辽朝压倒性比重,而辽朝后期也不愿南征年年缴纳岁币且开通商蚌的宋朝,故而也没有走上全面汉化的道路。

辽国的南北两院制度不仅促使自身得以延绵两百年国祚,更引起后世元朝和清朝的借鉴和吸纳,对中国之后的历史进程影响重大。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