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莲塘浮生》(205)天下废读经斯人独读经

2022-10-04 22:46 知百科 8593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05)(微信念书上有机械人朗诵的本书音频,接待收听)【逢周1、周2、周三公布】二〇五,天下废读经斯人独读经话说,百年前学童的描红纸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05)

(微信念书上有机械人朗诵的本书音频,接待收听)

【逢周1、周2、周三公布】

二〇五,天下废读经斯人独读经

话说,百年前学童的描红纸那25字,“上年夜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做仁可知礼也”,此中的“尔”就是“尔”不是“爾”,“礼”就是“礼”不是“禮”。

“尔”字此刻算是“爾”的简化字,实在,战国竹简里就有那个“尔”字。

“礼”也是现代就长成如许,不是“禮”。

近千年前宋朝的词典类著做《集韻》里就说:“禮,古做礼。”

孙云鹤《经常使用汉字详解字典》(福建群众出书社)说:“礼”本“禮”字的古异体字。“礼”字早已呈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说文》古文即写做……

(上图:孙云鹤《经常使用汉字详解字典》有关页面。)

我看到网上有繁体字文章,把描红纸“上年夜人孔乙己”内里的“尔”“礼”都改成繁体字,年夜谬。

你不消动脑子,只用夹肢窝想一想就晓得了。

那是让蒙童习字的,只能选笔划少易认易写的,哪能选那末庞大的字啊!

1932年秋季,福州吉庇巷报酬有肉绒店老板林朴直的宗子依平上小学时,天然也有描红课。

不外,描红纸上没有“上年夜人孔乙己”了。

孔家店被打垮十几年了都。

依平的描红纸,换成“王生往求灵药成上九天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那里,倒数第3个字是“几”不是“幾”。

那个“几”字,也是古已有之,商朝甲骨文里就有了。

“几”是象形字,是一个矮小案几的侧视图,上面是案几的两条腿,上面是桌面。

台湾中研院的网页说,“(几)用同「幾」。差未几;靠近於。如,几近。”意义是,“几”的用法跟“幾”的用法不异,暗示“差未几”、“靠近于”。比方,几近。

认字,程老夫是当真的。

程老夫左脑过分活泼,是个恋字狂,汉字的恋字狂。

弥补一句:左脑被以为是分担说话笔墨的脑。

程老夫一诞生就听到3种汉语: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福州话、邻人的建瓯话、通俗话。

我是三母语。

长年夜今后,那几种汉语随便切换,毫无背和感。

至今仍是如许。

程老夫的爱女也是如许,她一诞生也听到3种汉语:我和她妈妈对她讲通俗话、我爸我妈对她讲福州话。走落发门,她听到邻人们讲建瓯话。

她也是三母语。

她上小学的时辰,有一次看到港星洪金宝主演的粤语原声片子录相带。

她一看就说:他们讲外埠话。

她一听就晓得洪金宝讲的也是汉语。

不像母语单一的北方人,听目生的福州人讲福州话,竟觉得那是日本话。

不外,恋字狂自有恋字狂的懊恼。

就是容不下错别字,错写、错读都不容。

恰恰又成天碰到各类错读,就会不由得就地说人家。

人家不正在“就地”正在电视上呢,就发微信说人家。

很招人烦。

有一天,写那本福州场景的小说时,俄然冒出了一个福州话辞汇:八字伯。

八,福州话是“晓得”、“晓得”、“大白”、“懂”的意义。

“八”字的本义是别离、分隔。《说文》:“八,别也。”厥后才借为数字。

福州话里的“八字伯”,指的是略有文明又好矫饰的人。

想到了“八字伯”,俄然感觉本身很好笑。

我猜,正在很多同事眼里,我很可能就是一个“八字伯”。

实在不克不及怪我,要怪就该怪带语音传布的播送电视和互联网,它让你们现了形。

播送电视不提高的时期,通俗话有一千种腔一万种调。

阿谁时辰,一切的错读都能够归罪为“口音”。

好比,把“公主”说成“公举”。

哦,湖南口音。

好比,把“驾驶”说成“炸死”。

哦,广东口音。

好比,把“没良知”说成“妹良知”。

哦,东北口音。

几十年前,就连讲汉语说话学的年夜学者,都讲着使人费解的“通俗话”。

但是,现现在,带语音传布的前言如斯发财,酸腔怪调愈来愈少,年夜家的口音都日趋趋同的环境下,你已没有土音了,却还读错字,其实是太显“眼”了啊!

莫非,非要念出个“毛至之年”才肯罢休么?

归根结柢,正在认字那方面,百年前起头的新式教诲其实不得法。

汉字若何利用,要依传统、依老例。

新式教诲其实不讲授生“四会”,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新式教诲不管那末多,尽管让门生融会贯通。

成年人玩不来“融会贯通”。

愣说融会贯通不成取。

还上纲上线,说融会贯通培植少年人。

培植你个鬼。

百年之前的千百年里,一代代的小孩子都是融会贯通,没有出过性命。

国粹年夜师俞平伯,4岁就起头背《年夜学》:“年夜学之道,正在明显德,正在亲民,正在行于至善。……”

暮年俞平伯说,他只能融会贯通。

由于,一句都不懂。

人家厥后成为国粹年夜师。

2022年4月20日,拙做读者“青铜剑_SPC”留言说:“以识字为目标,知识性的笔墨认字练习,不如背诵古典著做的强记认字更有文明秘闻结果。后者能够正在此后的进修中发生‘豁然开朗’的结果,能够练习人对笔墨及其文明的深切认知。”

语重心长的是,俞平伯生于1900年,废旧学兴新学已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光绪三十年,1904年,就是俞平伯4岁起头背《年夜学》的那一年,还没废科举呢,高凤谦、张元济就主编了《最新国文教科书》。

(上图:高凤谦、张元济主编《最新国文教科书》。)

那申明废科举酝酿了良多年。

但是俞平伯的家长其实不在意科举不科举,他们在意的是传统文明典范薪火相传。

俞平伯的父亲俞陛云,近代年夜学者。

俞陛云最牛的一件事是跟溥仪决绝。

1914年,俞陛云被获聘编修清史,由此移居北京。

又由于那份事情,跟爱新觉罗·溥仪结下私情。

1932年3月,溥仪让人送信给俞陛云,约请他佐政伪满洲国。

俞陛云年夜怒,撕信逐使,毕生不与来往。

真个是霸气腾腾曲冲云天。

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清末的年夜学者。

俞樾有两个年夜门生:章炳麟、吴昌硕。

俞樾29岁科考,试帖诗的头一句是:“花落春仍正在,天时髦艳阳。”

阅卷官曾国藩年夜为激赏,以为那是咏落花却无衰瑟之意。

俞樾故宅姑苏曲园是俞樾本身设想制作的。

俞樾活了86岁,活到1907年,曾孙俞平伯都7岁了。

说不定,让俞平伯4岁就起头读经,就是曾祖父俞樾的主张呢。

俞樾、俞陛云、俞平伯,那叫代代精英。

主编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的高凤谦恭张元济两位,算是精英中的精英。

高凤谦的半子很利害,是年夜翻译家郑振铎。

张元济是浙江海盐人,近当代出书界钜子。

福州出来的两位翻译年夜师严复、林纾,他们的年夜量名著都是张元济推出来的。

高凤谦、张元济主编的《最新国文教科书》曾盛行天下几十年。

第一册第一课:六合日月、山川土木。

(上图:《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一课。)

废科举以后的几十年里,分歧的精英曾出过量种分歧版本的教科书。

2012年,高凤谦、张元济又主编了《共和国新国文》。

那套课本,第一册第一课是:“人手足刀尺”。

山川田 狗牛羊

年夜山 小石

纯洁从认字进手。

厥后,吴研因主编了《新学造国语教科书》。

第一册第一课是:“狗 年夜狗 小狗”。

第二课是:“年夜狗叫 小狗跳 年夜狗小狗叫一叫 跳两跳”。

那时曾有人将高凤谦、张元济所编两套课本和吴研因主编的那套课本做比力,调侃说,高凤谦、张元济是“从天到人”,吴研因就“从人到狗”。

实在,废旧学兴新学是汗青年夜势,谁也拦不住。

没有高凤谦就有张凤谦,没有张元济就有吴元济,没有吴研因就有高研因。

那是文明的宿命。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