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564课:细说“书”字,“书”字的本义为啥是“誊写”?

2022-10-16 17:10 生活百科 8254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聿”部的两个汉字“[聿 彡]、書”。[聿 彡]正在当代汉语已不利用,“書”正在当代汉语简化为“书”,是当代汉语经常使用汉字,收录正在1988年国度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聿”部的两个汉字“[聿 彡]、書”。[聿 彡]正在当代汉语已不利用,“書”正在当代汉语简化为“书”,是当代汉语经常使用汉字,收录正在1988年国度语委公布的《当代汉语经常使用字表》中,是以,本课的重点汉字是“書”,即“书”。两个字的详情以下:

1、[聿 彡]。读jīn。《说文解字》给出的诠释是:“[聿 彡],聿饰也。从聿,从彡。鄙谚以书好为[聿 彡]。读若津。”会心字。本义是笔饰。徐锴《说文系传》:“《笔经》曰:众人多以流浪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尚轻也。凡是金饰通用‘彡’字也。”《玉篇·聿部》:“[聿 彡],饰也。”它的字形演化如图:

([聿 彡]的字形演化)

从战国始,[聿 彡]的字形都是聿上加饰笔,会心就是笔饰。《字源》以为“聿”是手持笔的象形,“彡”是“毛饰画文”,即毛发、彩饰、笔划、斑纹等的象形,两者连系会以笔停止装潢、誊写夸姣之意。那实际上是[聿 彡]的引伸义,并不是本义。

本义以外,“[聿 彡]”另有别的一个意义:

赞赏;恋慕。那实在就是许慎说的“鄙谚以书好为[聿 彡]”,指的是誊写夸姣为[聿 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别一义。古人所谓津津亹(wěi)亹者盖出此,叹羡其好则口流津液,音义与津通。”此刻说得“津津乐道”,“津津有味”,都是那个字。

(加饰的羊毫)

[聿 彡]的本义笔饰垂垂灭亡,终究[聿 彡]字亦灭亡,缘由是羊毫加饰常常晦气于誊写,用琉璃、象牙等特别质料做成的笔,也欠好用。

“[聿 彡]”的小篆写法如图:

([聿 彡]的小篆写法)

2、書(书)。读shū。《说文解字》给出的诠释是:“书,箸也。从聿,者声。”形声字。本义是誊写;记录。由于书的造字方式有争议,我们看一下字形演化:

(李学勤《字源》书的字形演化)

正在李学勤编《字源》中,省往了“书”的甲骨笔墨形,从金文“书”起头会商,以为“‘者’是书的泉源、声首、初文,初时以‘者’表书,后乃分化出专字‘书’。西周时书做从聿,者声。”实在,“书”有甲骨文,见上图,上部是“聿”,暗示手执笔,下部是“口”,暗示说, 即用笔写下口说的内容。那个“口”也但是誊写用的陶、瓦、甲骨等物品的象形。

“书”的金笔墨形转变很年夜,首要组字要素与甲骨文类似,小篆标准笔划后写做“書”,成了上“聿”下“者”的形声字,实在也是“聿(笔)者” ,即“誊写的人”的会心字,表达的也是“誊写;记录”的意义。

厥后的楷书字形,经由过程把“聿”旁下部的“者”旁上部的笔划合而为一的法子简化了字形,就是厥后隶书的“書”。

那里的“箸”,看《说文解字叙》说“箸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那里的“箸”,就是“著”,古“箸”通“著”。

(誊写者)

徐灏《说文注笺》:“书从聿,当以做字为本义。”《释名·释书契》:“书,亦言著也。著之简纸永不灭也。”《广雅·释言》:“书,记也。”《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乘之,言则右史乘之。”皇帝的一举一动,由左史卖力记实;皇帝的每句话,由右史卖力记实。韩愈《赠崔立之》:“功德漆园吏,书之存雄辞。”也能够指画。《资治通鉴·魏崇高乡公甘露二年》:“今年夜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而现在年夜将军奏事,为何只让我画押承认呢?

本义以外,“书”另有良多用法:

(1)册本;拆订成册的著做。《正字通·曰部》:“书,凡是载籍谓之书。”许慎《说文解字叙》:“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把笔墨写正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论语·进步前辈》:“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须念书,然后为学。”

(2)特指历书、占书、刑书。《汉书·刑法志》:“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颜师古注:“取证于刑书。”群众晓得争讼,就要抛却礼义而往求证于刑书。

(3)《尚书》的简称。王筠《说词句读·聿部》:“《尚书》者,史所书也,亦谓之《书》”《论语·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尚书》上说,‘孝就是贡献怙恃,和睦兄弟。’把那孝悌的事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介入政事了。

(《尚书》)

(4)笔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代贤人易之以书契。”太古的人系绳索做标识表记标帜来处置事件,儿女贤人发现契刻笔墨改动了曩昔的结绳体例。

(契刻笔墨)

(5)字体字形。唐朝张怀瓘《书断中》:“然十书以外,乃有龟、蛇、麟、虎、云、龙、虫、鸟之书,既非世要,悉所不取也。”指正在古文、年夜篆、小篆、籀书、隶书、草书、章草、行书、隶书、八分、飞白“十书”以外,另有龟、蛇、麟、虎、云、龙、虫、鸟等字体。

(古玺印中的鸟虫文)

(6)指“六书”,即我国现代阐发笔墨的实际。《周礼·地官·年夜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郑玄注:“书、六书之品。”贾公彦疏:“六书者,先郑云:象形、会心、转注、指事、假借、谐声。”关于“六书”,《说文》的六书系统是:“象形、指事、会心、形声、转注、假借。”

(三家“六书”)

(7)书法。《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王羲之)常常自称“我的书法与钟繇比,能够和他并行;与张芝的草书比拟,也能够与之同列。”

(王羲之《兰亭序》部分)

(8)簿牒文件等。《礼记·曲礼下》:“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正在国君眼前掸往文件上的尘埃,或正在国君眼前清算文件,那表白筹办事情没做好,都要受罚。

(9)手札。《左传·昭公六年》:“叔向使诒子产书。”叔向派人送给子产一封信。

(10)现代天子的圣旨或臣下的奏记。《汉书·董仲舒传》:“今以一郡一国之寡,对无应书者。是霸道常常而尽也。”颜师古注:“书,谓举贤能文学之圣旨也。”此刻各郡国的人都良多,但是有些郡国还没有应举贤能文学策问、尴尬刁难策的人,就是由于霸道常常正在那边隔离。

(11)体裁名。用法有两种:

[1]司马迁《史记》展叙国度政体的一种体裁。《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纪以述皇王,传记以总侯伯,八书以展政体,十表以谱年爵。”以是司马迁论述帝王时用“本纪”,记实公侯用“世家”,记实卿士用“传记”,记叙社会政治题目用“八书”,记实年月和爵位用“十表”。

[2]现代一种以群情为主的特别体裁。明徐师曾《体裁明辨·书》:“按编内既以人臣进御之书为上书,来往之书为书,而此类复称为书者,则别以群情之笔为书也。然做者甚少,故诸集不载,唯唐李翱有《复性》、《平赋》等书……”

(12)某些曲艺的通称。如:平话;书场;评书。《老残纪行》第二回:“王小玉便启墨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另外,“书”仍是姓。《万姓统谱·鱼韵》:“书,商音。尚书,官名。以官为氏。”

“书”的小篆写法如图:

(书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564,部门图片源自收集)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