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试过开州安泰山有诗的核真相况陈述

2022-10-01 21:31 知百科 1940阅读 投稿:知识酷
最佳答案陈述人:刘登平5月9日,遵区委带领唆使,嘱我对清朝县志中关于苏轼过开县安泰山有诗一事停止核对核实。据查,清.咸丰《开县志》卷四山水篇中确有记录,“安泰山:正在县北百里,宋苏试过

陈述人:刘登平

5月9日,遵区委带领唆使,嘱我对清朝县志中关于苏轼过开县安泰山有诗一事停止核对核实。

据查,清.咸丰《开县志》卷四山水篇中确有记录,“安泰山:正在县北百里,宋苏试过此有诗。”

乾隆年间,开县进士陈昆曾对前志中关于开县安泰山“宋苏轼过此有诗”提出过量疑,并正在《仙释》中讲明:“不闻东坡至开。若是来开,岂仅《安泰山》一诗哉?”

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胜览》山水典第一百七十八卷载:潼川府路泸州安泰山,正在合江县西五里。三峰俱秀,有溪及延,实不雅有石匮,为神仙躲经之所。岐而左有烂柯迹,后有仙鱼影隐,隐正在石壁中,岐而右历楠木台,神仙屋十二盘,至铰剪峡循山有八洞,通南岩有石曰许由瓢,又有芙蓉城、滴水崖、白猿洞此三峰之景也...或觉得刘实人仙迹。

按《三才图会·安泰山图考》:安泰山,正在合江县西五里,三峰奇秀,隋刘实人尸解于此。再据《四川总志·山水考》:安泰山,正在泸州合江县治西五里。三峰奇秀,隋刘实人尸解于此。山有八洞,通南岩有石曰许由瓢,又有楠木台、神仙石、芙蓉城、滴水岩、白猿洞。

上世纪80年月,县志办蔡之杰主编牵头,对此停止过考据查询拜访,结论是开县无此山名,‘宋苏试过此有诗’系误将合江县安泰山傅会于此。

2017年,区委宣扬部、区政协结合构造学者对清朝县志停止校注,我介入此中。校注组再次对此停止过郊野查询拜访,仍没找到安泰山的详细遗址。校注组主编之1、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消息学院滕新才传授撰写了《开州史志文献考辨》专文,并对苏试过开州安泰乐山有诗一事停止了具体考辩(后附文)。校注组附和上世纪县志办定见,“宋苏试过此有诗”系误传。

附:滕新才《开州史志文献考辨》之苏轼过安泰山有诗考

开州有安泰山,首见于正德《夔州府志》:“安泰山,正在(开)县北一百四十里。”卷四《山水志》嘉庆《四川通志》、民国《重建四川通志稿》、道光《夔州府志》皆著录苏轼《安泰山》诗并序:“过安泰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羽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诗云:“天师化往知安在,玉印相传世共珍。祖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实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余好名意,满树写天书。”卷三十六《艺文志》咸丰《开县志•山水志》亦载:“安泰山,正在县北百里,宋苏轼过此有诗。”卷四《山水志》其《仙释志》记汉末张道陵“曾寓邑之安泰山,宋苏轼有诗并序”,主纂者陈昆对此有所量疑,特加一案语:“道陵寓开,不见他说,东坡亦不闻至开。若是来开,岂仅《安泰山》一诗哉?然考《东坡编年录》,嘉祐四年,公游泸、渝、涪、忠、夔等州,进峡江,《安泰山》诗即做因而时。或闻开山河水之盛,便道而访之耶?故因《府志》所录,始芟之,而仍留之以备考。第云道陵得道安泰山,则又属诬捏无稽矣。”卷十九《仙释志》

今按:此诗确为苏轼所做,见《苏轼选集》卷一,诗序实为题目,系嘉祐四年(1059)冬南行途中做品。是年十月,苏洵、苏轼及嫡妻王氏、宗子苏迈、乳母任氏、苏辙及妻史氏、乳母杨氏,百口浩大动身,自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沿岷江南下,经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顺江东下,沿途赋诗做文,“山水之秀美,风尚之空洞,圣人正人之遗址,与凡是线人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共得173篇,结为《南行集》,有《过安泰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羽士符篆,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但苏轼经行的安泰山,正在今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东,非开州安泰山。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引南宋王十朋《百家注分类东坡师长教师诗》:“山正在泸州合江县。”又引清查慎行《东坡师长教师纪年诗》:“《元和郡县志》:泸州合江县,旧名安泰县。安泰山正在县东八十三里,县取名焉。”卷一先辈注家援用的材料,正在唐人著作中已有明载:“合江县,本汉符县地,晋穆帝于此置安泰县,梁改置安泰戍,周改成合江县。安泰山正在县东八十三里,县取名焉。”

卷三十三《剑南道下•泸州》866宋人更有具体描写:“安泰山,《元和郡县志》云:正在合江县东八十三里。《图经》云:正在合江西五里,三峰青秀,山趾即安泰溪。上有延实不雅,径五里有石柜,为神仙躲经之所。岐而左,有烂柯迹、石棋局,金线泉后有仙鱼影,隐约石壁中。岐而右,历楠木台、神仙室、十二盘至铰剪峡,循山有八洞,通南岩,有石曰‘许由瓢’。又有芙蓉城、滴水崖、白猿洞,此三峰中景也。”卷一百五十三《潼川府路•泸州》3269-3270相传为刘实人隐居处,诸多仙迹,言之凿凿,比开州安泰山丰硕很多,有更年夜的可托度。山上树叶天然成纹,犹如羽士做法的符咒,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天符叶,初生安泰山,一夕年夜风雨拔往,不知地点。后得于容子山,俗觉得神所迁。如荔枝叶而长,上有文如虫蚀,或密或疏,宛类符篆,不知何木也。或觉得刘实人仙迹。

东坡诗云:‘天师化往知何日,玉印相传世共珍。祖国子孙今尚正在,满山秋叶岂能神。’颖滨诗云:‘实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余好名流,满叶写天书。’”卷一百五十三《潼川府路•泸州》3271诗有4处异文,“安在”做“何日”,“尚死”做“尚正在”,“名意”做“名流”,“满树”做“满叶”。颖滨为苏辙(1039—1112)晚号,本为颍滨遗老,“颖”字为“颍”讹。但是前揭二诗的著做权不妥全属苏轼,同题一七言一五言,固已可疑,坡翁做诗,当不至如斯;第二首做者实为苏辙,然《栾城集》未收,误进东坡集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