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别乱摘,摘了会怎样?

2022-12-10 11:04 健康常识 0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 川藏线‬‬这种‬“白菜‬”,不论是‬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都‬很少有人‬认识‬,它‬可‬在‬10天‬里‬‬‬长‬到‬2米高‬‬,但‬一生‬只开‬
川藏线‬‬这种‬“白菜‬”,不论是‬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都‬很少有人‬认识‬,它‬可‬在‬10天‬里‬‬‬长‬到‬2米高‬‬,但‬一生‬只开‬一次花‬,然后它便‬‬悄悄结束自己的‬一生‬。如果你碰到了‬,记住‬,不要‬轻易‬采摘‬它‬。

川藏线‬‬这种‬“白菜‬”,不论是‬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都‬很少有人‬认识‬,它‬可‬在‬10天‬里‬‬‬长‬到‬2米高‬‬,但‬一生‬只开‬一次花‬,然后它便‬‬悄悄结束自己的‬一生‬。如果你碰到了‬,记住‬,不要‬轻易‬采摘‬它‬。

川藏公路是进出西藏的重要交通道路,对那些常常游玩西藏的人来说,这个线路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在途中还能目睹西藏多地的风采。假如运气好的话,就会碰到那种长得像白菜的植物了。

这种“白菜”可不是蔬菜,可以说跟白菜完全搭不着边,仅仅是某个时期的样子相似罢了!它的真实身份是“塔黄”,一种生长于海拔4000米左右山坡草地上的草本植物,产于西藏米林和朗县。

其‬名听起来‬和‬“大黄‬”相似‬,事实上‬塔黄‬和‬大黄‬同‬为‬蓼科植物‬,‬而‬塔黄‬就‬是‬“高山大黄‬”,所以‬有‬很深‬的‬渊源‬。也因成年‬的‬塔黄‬高‬似‬宝塔‬,故而‬名‬字有个‬‬“塔‬”字‬。塔黄‬比‬那些‬处于‬同样‬环境下‬的‬很多‬植物‬都‬要‬高‬,也有人‬称它‬为‬“高山上‬的‬巨人‬”。

01;外观似‬“白菜”只是塔黄某个时期的样子

塔黄的生长起初缓慢,要五到七年的时间积蓄能量,而后只要‬短短数日内就迎来爆发期,迅速‬长‬高‬,并且‬开花‬,十几天的‬时间‬就‬长出‬两米‬高的‬花序‬。我们所看到的“白菜”,是幼年中期到成年时的塔黄的样子,它被数个类似于“菜叶”的苞片给围绕起来,而且其底部也有座莲式的叶子散开,那个时期的塔黄身上到处有白菜的特点。

幼年初期的塔黄不像白菜,只是‬一根‬直立‬的‬茎‬状‬物‬。

在高山上的昆虫迟眼蕈蚊的帮助下,塔黄得以依靠蕈蚊完成传粉。当塔黄的花苞为蕈蚊提供舒适的生存场所时,蕈蚊就能在苞片上到处活动,它们的身体上沾了花粉,运动时会把那些花粉带到柱头,这就为新生的塔黄提供了条件基础。

新生的塔黄很快进入了幼儿期,它只是一根茎状物,生长过程中看起来有点“营养不良”,没有白菜的奶白色或是青绿色,而且以红色样貌示人,看到这种颜色,说明它正在低调地吸取营养,甚至是出现花苞的时候也都还是这种颜色,到了幼时‬的‬‬中期‬,塔黄‬就慢慢‬变成了‬“白菜‬”的‬样子了‬‬。

‬02;塔黄不能乱摘

如果你有西藏的朋友,他们会告诉你塔黄不能乱摘,因为塔黄生长不易,而且还是当地有名的药材。

首先是生长不易。上面也说到了,塔黄有很长的生长期,快则五年,慢则七年,它前期的潜伏也只有寥寥数日的灿烂,随后枯萎脱落,我们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一切,在西藏高原的艰苦条件下生长,不应该被人为地扼杀在手里。

然后是塔黄具有药用价值。《中华本草》就有塔黄的记载,它是藏药中的一种,和同为蓼科植物的大黄有诸多共有成分,比如大黄素,大黄酚等等,当地一些人用它来治病。高原上的很多塔黄均是野生品,在特定气候条件下生长而成的原生态药材,这就使得塔黄的价值变得更加高。

对于那些依靠塔黄来治病的人来说,我们人为地随手一摘或许就会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

最后,乱摘是浪费资源的行为。长期以来为高原民族的身体健康与医疗保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同红景天、绿绒蒿、雪灵芝、高山杜鹃等藏药一样,经过大力开发利用,现在资源逐渐在减少,如果‬不对‬塔黄‬进行‬保护‬,那‬野生的‬资源‬必然‬会‬变得‬紧张起来‬,目前‬也只有‬西藏‬‬高原上‬的‬塔黄‬长得‬好‬,别的‬地方‬‬见所未见‬,我们‬要‬保护好‬它‬。

‬03;乱摘的后果

如果不考虑药用和资源问题,来往的人随便采摘,这样做虽然没有明文禁止,但从道德上说是不文明的,毕竟‬法律只是基本的约束。要是‬被‬当地‬的‬一些人看到了‬也会‬上前阻止‬,搞不好‬会有‬‬较大的‬冲突出现‬‬,我想‬大家‬都不愿意‬发生‬这种事‬。

你知道这种“白菜”(塔黄)的价值了吗?点击关注【桂北小编】,小编持续为您解答更多三农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有人说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别乱摘,摘了会怎样?的详细内容分享,如果您需要更多百科知识、生活常识的相关知识,请关注。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