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的写作背景

2022-09-13 06:19 文化百科 5591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有不少的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便是他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有不少的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便是他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与朱元思书的写作背景

  《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的写作背景

  赏析

  首段是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描写的是全景,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

  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见底。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