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编号

2022-10-17 13:50 科普达人 6774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小行星编号是天文学专有名词。1、叶培建星:国际编号为456677,以嫦娥系列各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叶培建的名字命名,用以表彰其在航空领域的杰出贡献。2

小行星编号是天文学专有名词。

1、叶培建星:国际编号为456677,以嫦娥系列各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叶培建的名字命名,用以表彰其在航空领域的杰出贡献。

2、张弥曼星:国际编号为347336,因卓越科研成就,被何梁何利基金会推荐为国际小行星命名的候选人。

3、屠呦呦星:屠呦呦星:国际编号为31230,是指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命名的小行星。

4、袁隆平星:小行星8117,临时编号1996SD1,是于1996年9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主带小行星。

5、钱学森星:国际编号为3763,以表彰这位两弹一星的卓越功臣对我国科技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小行星的定义:

按照国际天文联合会2006年给出的规范定义,小行星为微型行星的一种。以太阳系而言,小行星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和行星一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但绝大部分的小行星都分布于内太阳系,特别是小行星带,加上外太阳系小天体(如半人马天体和外海王星天体)的物理特性和内太阳系小天体有较大差异。因此狭义上的小行星(Asteroid)一词更常被用于专指内太阳系既非彗星也非流星体的小天体。在历史上一直适用于绕太阳公转的任何天体,这些天体在望远镜中都不会分解成圆盘,并且没有观察到具有活动彗星(如彗尾)的特征。 外太阳系小行星大多具有类似于彗星的富含挥发物的表面,与主带小行星区别明显。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