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画的准吗?如果抓错人怎么办?

2022-10-03 21:08 历史百科 1452阅读 投稿:知识库
最佳答案古时候没有相片,所以想要寻人、或者抓捕罪犯只能通过画像把人的相貌给大致描绘出来。不过通过画画的方式难免会出现偏差,不能保证画像和要找的人完全一样,那古人通过画像抓捕罪

古时候没有相片,所以想要寻人、或者抓捕罪犯只能通过画像把人的相貌给大致描绘出来。不过通过画画的方式难免会出现偏差,不能保证画像和要找的人完全一样,那古人通过画像抓捕罪犯的成功率到底高不高呢?如果抓错人了怎么办?实际上,通过这种方式难免会出现抓错人的情况,但此举主要还是靠熟悉罪犯的人,以举报的形式进行抓捕,在古代已经算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了。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画的准吗?如果抓错人怎么办?

前两天看到一条略微搞笑的新闻:一个人被朋友告知自己正在被通缉,不信,于是去派出所求证,结果真的被通缉了,并被当场抓捕。

现代想要通缉一个罪犯,在信息传播方面已经很简单了。通缉犯的个人信息和犯罪信息联网发布,再加上越发完善的天眼系统,非常有利于追捕。

古代就没有这么便利了,通缉犯只能靠“人肉天眼”的排查,不过通缉令上“抽象派”的画像真的能抓到逃犯吗?

你抓文天祥,关我林附祖什么事

别说,还真有通缉错的。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画的准吗?如果抓错人怎么办?

南宋末年,蒙古军队通缉文天祥,结果在无锡抓了一个叫林附祖的秀才,非说他是文天祥。林附祖当然不能承认了,但蒙古人拿着通缉画像说“四十岁,头戴斗笠,身穿长袍,脚穿黑色靴子,分明描述的是一个人,你还狡辩!”结果就被缉到京口了。

幸好这要抓的是南宋的丞相文天祥,还算是个名人,不少人都认识,也就还了林附祖的清白。若是抓的不是什么“公众人物”,怕是要闹一出冤假错案了。

后来,这事被文天祥听说了,还专门写了首《林附祖》:“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你说这画像得有多不靠谱?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画的准吗?如果抓错人怎么办?

通缉我可以,麻烦您画好看一点

还有像“沙雕”新闻里一样的去公安局确认通缉信息的“铁憨憨”。

宋朝时,就有一个名叫吴皋的抢劫犯被通缉,在逃途中,看见了自己的通缉画像,不仅不像,还画的极其丑陋。

最早的通缉画像,全靠画师根据描述的特征凭想象画出来的,不像今天有监控照片之类的能够那么写实,全靠绘画把特征表达清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做到完全一样基本不可能,就不要纠结美丑了。

要不说吴皋是“铁憨憨”呢,他似乎忘记自己是被通缉的罪犯,竟然去找了这个画师,还和画师说他画的完全不对,也太丑了,还要求重画!

过关请出示“身份证”

画像既然没什么用,为什么还要画像呢?其实最早的通缉令,还真没有画像。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画的准吗?如果抓错人怎么办?

通缉令上会写明被通缉者所犯罪行,何方人士、性别、身高、外形上有没有什么显著的特征,长胡子、白头发、伤疤或者胎记之类的。我国现存最早的通缉令出自汉宣帝时期,通缉的是一位名为“外人”,帮助广陵王诅咒汉宣帝的妇女。

这些写清楚之后,就靠把守在城关的士兵人工核查了。

核查时,肉眼可以识别一部分,但不准确,因为头发长短、胡子长短这些都可以改变,甚至连口音都可以伪装一下,像《三国演义》中不就有曹操割须断袍这种伪装的桥段。

所以这时候还会检查你的“照身帖”。

这个“照身帖”,其实就是最早的身份证加户口本,由商鞅发明,里面记录你的出生地、家庭信息、还有持有人的头像。当时住店、出城、进城都需要出示证件才行,不然不会有店家给你提供住宿的。

想想当年的条件,出示“身份证”容易被抓,不出示的话,宵禁时间一到在外游荡一样被抓,你说不进城?过去那种条件,你真的敢独身在山里过夜?

到唐朝时期,通缉令又加上了画像,或许不准确但也能作为参考。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画的准吗?如果抓错人怎么办?

通缉抓捕,赏罚分明

通缉令上的画像虽然不是完全相像,但是通缉令凭借特征描述、画像、户籍管理制度再加上悬赏,对于缉拿逃犯还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通缉令上一般会写明悬赏“官价”,相当于今天的举报奖励,还会有“暗花”悬赏,就是给“江湖人士”开出的私价。这“江湖人士”有点像今天的私家侦探,总之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的大神,通常给出的线索准确又详细,所以这“暗花”常常也比“官价”高很多。

春秋时期,楚平王通缉伍子胥给出的官价就有粮食五万石;宋朝直接有规定,如果能举报杀人犯,则赏钱五万;到明朝,如果你能直接把罪犯抓捕送官,那这个罪犯的家产就归你了。

有奖,自然有罚。

商鞅开创了“保甲”制度。就是说,以一个“保”为单位,如果“保”中出现了罪犯,那么整个“保”都要被连坐。

在过去,随便出个城都得左签一个文书、右盖一个章的,所以流动性非常小。一旦城中出现了外地人,几乎人人都会提高警惕,都不说送官了,投个店估计都得连家里几头牛问个一清二楚。

所以,逃犯想要在城中“神不知鬼不觉”真的太难了,说“大隐隐于市”的也得先有个敢容纳你的“市”。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