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的体色为什么会随季节而改变 蚱蜢的颜色是随季节变化吗?

2022-09-21 15:12 科普达人 6116阅读 投稿:知识酷
最佳答案昆虫的体色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昆虫有了保护色,就能与环境融为一体,有效地将自己隐藏于环境中而不被天敌发现,对自己的生

昆虫的体色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昆虫有了保护色,就能与环境融为一体,有效地将自己隐藏于环境中而不被天敌发现,对自己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春夏季节,绿油油的青草上看见的蚱蜢大都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青草变得枯黄了,蚱蜢的体色也随之变成了黄褐色。难道两者之间有着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原来,昆虫的体色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例如有些同一种蝶类的蛹,在绿叶上化的蛹通常是绿色的,而在枯枝上化的蛹则是褐色的,这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昆虫有了保护色,就能与环境融为一体,有效地将自己隐藏于环境中而不被天敌发现,对自己的生存有重要意义。例如,一些在树上啃食树叶的鳞翅目幼虫常为绿色,这样可以减少被鸟类发现而捕食的概率。又如,生活在水里的蜻蜓稚虫,大多呈灰褐色(与泥土相似),以便隐藏在水底,既能躲避大鱼的捕食,又能捕食路过的小鱼虾。

研究发现,这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的性状不能遗传,它受昆虫食物中的色素,栖息环境的光照、湿度、温度、种群的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与昆虫分泌的激素有关。

有的昆虫身体上有另外一类与环境颜色形成鲜明对照的色斑,这类色斑通常为红色、HS,鲜艳夺目,这类体色叫警戒色。保护色和拟态是为了隐蔽自己,而警戒色却是为了暴露自己,让捕食者更容易发现。难道它们不怕被吃掉吗?不用担心,很多具有警戒色的昆虫并不好吃。例如瓢虫,它们的前胸会分泌难闻且苦涩的液体,鸟类如果不小心吃进嘴里,会立即吐出来。它们红色或HS的斑点就是要警示鸟儿“别来惹我”。再如蜜蜂和胡蜂,腹部末端都有毒针,它们黑黄相间的体色就是对来犯者的一种警示。还有浑身长满毒刺和毒毛的刺蛾幼虫,也常常拥有亮丽而醒目的体色。

声明:本篇经验系知识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