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前往泰山封禅,随行宰相的女婿依仗着岳父的势力,连升四级,事发之后被戏谑说“此乃泰山之力也”。于是,泰山也就成了岳父的代称。
唐明皇李隆基在继位后,唐代出现了著名的“开元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于是朝中大臣纷纷上奏皇帝去泰山封禅,当时的宰相张说被任命为封禅使,主要负责当时封禅的一切事务。
张说有个女婿叫郑镒,按当时的官品级别是不允许跟随前往的,但就是,他有张说这个丞相岳父,所以抢得先机,一同前去参加封禅。
按照当时惯例,封禅以后,三公以外的随行官员都可晋升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小官,封禅之后却连升四级,骤迁五品。唐明皇大宴群臣的时候,看见郑镒穿着绯红的五品官服,很是奇怪,就问郑镒为什么升得这么快。郑镒一下子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旁边一个宫廷戏子黄幡绰把话接过来说:“此泰山之力也”!
“泰山”在此一语双关,于是,岳父大人又叫“泰山大人”这一说法便流传至今。
从此说可以看出,“泰山”之称虽然雅致,但出典却并不十分光彩。也有许多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因而有了第二种说法:称妻父为“泰山”,是由于泰山顶上有丈人峰的缘故。
《唐六典》讲:“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顶,特出群峰之表。”宋代晁说之在《晁氏客语》中以为“泰山”成为丈人代称,是因为俗称妻父为“丈人”,而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先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久天长,“泰山”也成为妻父之尊称。
对这种说法,有人还作过考证。明代萧协中作《泰山小史》说:丈人峰“在岳顶西南,巨石特立,俨然人状,故名。”清代聂剑光着《泰山道里记》说:“泰山绝巅里许为丈人峰,状如老人佝偻。”由泰山顶上一座状如弯腰曲背老翁的石峰,想到“丈人”,又从“丈人峰”联想到“泰山”,渐渐地将妻父之称与泰山联系起来。但是推其本意,此说的起因却与妻父之称相差甚远。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干脆,“泰山”之称乃是从传讹转化而来。清代赵翼着《陔余丛考》一书,其卷三十七中说,晋人乐广为卫厘父,卫厘尊其为“乐丈”、“乐”讹为“岳”,“乐丈”讹为“岳丈”,又从“岳丈”变化为“岳翁”、“岳父”。“岳”又使人联想起“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称为“泰山”。为了与“岳父”之“父”相应并称,人们将妻子之母尊称为“岳母”,也有一些人,为了与“泰山”相应并称,便将妻子之母尊称为“泰水”。
声明:本篇经验系知识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