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列传》鸡鸣狗盗是个典故。
孟尝君入秦被软禁,想通过秦昭王宠爱的妃子幸姬来脱身,幸姬索要白狐裘,结果白狐裘被孟尝君入秦时献给了秦昭王,一时没有办法。
有一个门客学狗打洞,潜入昭王仓库偷得宝物献于幸姬,孟尝君得以脱身,结果到了半夜,昭王反悔派人来追。
因为天还没亮,所以函谷关不开门,这时有门客学公鸡鸣叫,守官以为天亮,就打开城门,孟尝君得以出关回国。
后世人道孟尝君几视之为礼贤下士的代名词。千年后王安石却力排众议,《读孟尝君传》一文称孟尝君不过“鸡鸣狗盗之雄耳”,又成为叫板翻案的名篇。
两种观点截然相反,究其原因在于士的标准不同,太史公之言相较更为客观,而两度拜相的王安石胸襟、目光自非常人所能及,他以无双国士的高标准来衡量孟尝君招揽的门客。
可以说孟尝君未得国士,但言不得士尚未足服众。以门客中有鸡鸣狗盗之辈斥孟尝君为盗匪头目,将魏子、冯谖这类确有真才的门客一并否定也是有失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