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是宋理学的开山鼻祖,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当时儒释道三家主流,而周敦颐却能从新开辟一家思想,并将之传授,令人敬佩。下面知识库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周敦颐的父亲在他8岁时早逝,一直是舅舅郑向培养他的。周敦颐小小年纪就展现了非凡的志向,传说周敦颐曾对他父亲说过自己日后开山创宗的想法,不到八岁的人有如此志向谁不感到惊奇呢。
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他会经常向衡州(今衡阳)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上的万事万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辅成的知识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辅成也非常喜欢周敦颐的这一性格。
一次,周辅成在同周敦颐的交谈中,周辅成要儿子谈谈将来的志向。周敦颐说,自己长大后并不想做官,而是想在孔孟学说的基础上,再吸收各家学说之精华,将儒家学说推进一步,以便正人心,辟邪说。周敦颐的回答,周辅成在内心既非常震惊,又暗暗欣喜。震惊的是,儿子的志向实在太过于高远了,要实现这样高远的志向,谈何容易!欣喜的是,儿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将来决非泛泛之辈。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也不断地增长,学业大有进步。到十二三岁时,周敦颐已经读完了《四子书》(即《四书》)和《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同时,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八岁时,其父亲已过世。
周敦颐父亲过世后,舅父郑向一直牵挂其胞妹与外甥孤儿寡母生计艰难。郑向一生最为人钦仰处,是培养外甥周敦颐成为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在为父守孝三年后,年仅8岁的周敦颐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从道州(今湖南道县)楼田堡来衡州投靠舅父。郑向爱甥如子,按郑家“敦”字辈为两个外甥取名入籍,并亲自授课督学,尽其所能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后来还让周敦颐荫补入仕。
待周敦颐守制服满后,郑向立即派周敦颐同母异父的兄长卢敦文把妹妹和外甥敦颐(时年8岁)、敦贲(后夭折)、外甥女季淳一同接来衡州西湖郑宅抚养(遗址位于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和衡阳市青少年宫一带),并亲自为甥授课督学,为外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全力加以培植。从这里开始,周敦颐便开始了在衡阳的向学历程。
受舅舅学问和为人耳濡目染的时光,是周敦颐受到家庭影响最深远的时期。郑向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很喜欢外甥周敦颐,把他当自己的儿子看待,为其改名,督促其苦读经史。